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玩具?作為父母,請把“玩”還給孩子!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玩具?作為父母,請把“玩”還給孩子! 觀看人數:83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一個令人悲哀的事實卻是:不少孩子不僅被剝奪了“玩”的權利,也失去了“玩”的能力。當不會玩的孩子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人們才恍然大悟,“玩”對於孩子而言,已經從“天性”,變成了一種“稀缺的精神資源”。

這種“精神資源”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關乎整個民族的創造性。作為父母,是時候將“玩”還給孩子啦!

玩到底有多重要?

美國人類學及心理學博士A shleyM ontagu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曾經旗幟鮮明地提出“玩耍的能力是心智(m ental)健康的主要評判標準之一”。在心理學家們看來,創造性的玩耍應該是孩子健康生活中的核心活動。它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種要素創造性地編織在一起。另外一種在科學界廣受認可的解釋則是:玩很可能是動物對未來生存技巧的預演,進化設計了“玩”這種機製來驅動動物大腦的發育,以應付生存和繁殖要面對的種種挑戰,一旦它們不再玩耍,大腦也就停止了發育。人雖然屬於高級靈長類動物,但是這樣的機製同樣存在。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以色列研究人員莎拉·昋米蘭斯基(S araSm ilansky),研究了以色列和美國的孩子玩耍,關於玩耍對於孩子的裨益她總結如下:

1、更好的認知創造力+更佳的言語表達+更豐富的詞匯+更好的語言理解力+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更強的好奇心+更好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更高的智力

3、更好的社會情感活動能力+更好地與同齡人玩耍+更多地參與集體活動

4、攻擊行為減少+更富有同情心+更有效地克製沖動行為

5、更好地預測他人的喜好和欲望+更佳的情緒和社交調整能力

6、更富有創新+更富有想象+注意力持續時間更長+更具責任感

孩子不會玩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即便玩對於孩子如此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了“玩”的機會和“玩”的能力。

玩被學所代替,孩子失去了玩的機會

孩子渴望玩耍,但是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通常會給孩子製定繁忙的課外計劃。從孩子學會說話伊始,便開始教孩子識字、算數、背唐詩;有的家長,則選擇將孩子送到早教班、幼兒園直至上小學對於課堂學習的過於重視,使得玩耍從一開始便從孩子的生活中排擠出去。尤其是3至7歲階段,這個階段原本是孩子玩耍的黃金期,但是不少孩子卻被迫在課堂學習之餘,還要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對於不少城市家庭的孩子而言,開放的、自我主導的玩耍,普遍都顯得十分缺乏。

玩被消費所代替,孩子喪失了玩的創意

在我們小時候,我們可以自由去探索樹林、田野,去尋找自己鐘愛的地方,玩各種角色扮演遊戲。可是,對於當下的孩子而言,另一個比失去玩的機會更可怕的現狀是: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怎麼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當你讓一個孩子自己一邊玩去的時候,他們要麼呆若木雞,要麼會問媽媽要手機。在不少孩子的眼裏,玩耍基本等同於玩具、電子設備和動畫片。因此,孩子們往往數小時坐在屏幕前一動不動,盯著電視、電腦或者手機,吸收別人的故事和想象,卻沒有機會通過玩耍表現出他們自己的故事和想象。不少父母眼裏的玩耍,則等同於給孩子買玩具。在給孩子買玩具的花費上,父母們通常表現得毫不手軟,但是這些玩具通常卻在新鮮勁剛過的時候就被孩子棄之如敝履。

如何找回會玩的孩子?

對於都市孩子而言,戶外活動顯得最為稀缺,因此把“玩”還給孩子應該從戶外活動著手。

因為戶外活動有利於孩子右腦的開發。研究發現人的左腦主要負責人類的理性、語言、文字、分析等,右腦主要負責音樂、形象、經驗、直觀等認識。除此之外,右腦還被稱為“天才腦”,因為人的想象力、創意力、靈感和超高速反應等功能都來源於右腦。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只有多參加戶外運動,多感受大自然,多去接觸實物,才能讓右腦更多地得到鍛煉和開發。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建議多鼓勵孩子做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肢體發育,而且是孩子社會化最有效的途徑。運動可以使孩子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這不僅能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擁有強大的心理和身體優勢,並且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學會利用同伴的力量,學會合作,進而適應社會。特別是對於足球、籃球等群體性戶外活動,孩子在這些活動中可以學會與別人交往、合作、領導、規則的製定與遵守等多項技能,這是孩子社會性培養的重要途徑。

“陪玩”的重要性。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6歲之前,與其教孩子學,不如陪孩子玩。在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不同的遊戲。具體選擇什麼樣的遊戲,應該主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決定。由於遊戲是為了開拓孩子的想象力,因此遊戲過程中,家長應該多問開放性的問題,並包容孩子天馬行空的答案,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除此之外,在遊戲的設置上,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選擇簡單和重復性的遊戲來加深印象。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年齡大的孩子,遊戲的設置則應該更豐富。

親子遊戲推薦

0-3個月的寶寶推薦遊戲:鈴兒響叮當

遊戲方法:寶寶俯臥,媽媽在寶寶的不同方位搖鈴鐺,吸引寶寶將頭轉向聲音。可以促進寶寶頭部動作的發展和聽覺器官的發育。

3-6個月的寶寶推薦遊戲:模仿寶寶聲音

遊戲方法:媽媽面對寶寶,當寶寶咿咿呀呀發聲的時候,媽媽就模仿寶寶。媽媽也可以引逗寶寶發出更多的聲音。當寶寶偶爾發出一個音和你的發音相似的時候,你就微笑著多次重復,鼓勵寶寶反復練習。模仿寶寶的發音時,媽媽的動作幅度要大一些,並做出張口吐舌等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可以激發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

6-9個月的寶寶推薦遊戲:小手抓抓

遊戲方法:讓寶寶用小手抓水果塊、餅幹、面條等來吃(溫度不要過高)。這樣做可能會把寶寶的小手弄臟,但抓食物吃的過程中,除了味覺刺激,還可以鍛煉寶寶的觸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9-12個月的寶寶推薦遊戲:照鏡子找寶寶

遊戲方法:在寶寶面前放一面大鏡子,對著鏡子教寶寶認五官。比如,媽媽:“寶寶的耳朵呢?”讓寶寶去摸自己的耳朵。可以幫助寶寶感知五官的名字和位置,並將具體的詞語和五官聯係起來。

1歲-1歲6個月的寶寶推薦遊戲:小拖車

遊戲方法:將床單放在幹凈的地板上,讓寶寶躺或坐在上面,媽媽慢慢地拽動床單,讓寶寶隨著床單移動。也可以將有一定重量的玩具放在床單上,讓寶寶拉著玩,盡量不要讓床單裏面的玩具掉出來。能讓寶寶學習控製自己身體的平衡、鍛煉寶寶四肢動作的協調性。

1歲6個月-2歲的寶寶推薦遊戲:橡皮泥的奧秘

遊戲方法:通過揉、捏、揪等動作,讓寶寶用橡皮泥做出各種有趣的東西。能讓寶寶充分體會橡皮泥的粘性,而且可以鍛煉寶寶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並讓寶寶感受到立體的美術活動。

2歲-2歲6個月的寶寶推薦遊戲:蔬菜印章

遊戲方法:將做菜時的下角料,如黃瓜、胡蘿卜等收集起來。教寶寶用它們蘸上顏料,然後按印在紙上或者是硬紙殼上,寶寶可以很隨意地玩。在按印圖章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啟發寶寶想象印出來的圖案像什麼,還可以準備不同顏色的顏料,讓寶寶觀察不同顏色疊加後的變化。可以鍛煉寶寶的觀察能力和對色彩的敏感度。

2歲6個月-3歲的寶寶推薦遊戲:模仿秀場我來秀

遊戲方法:給寶寶看常見動物卡片(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等),每看一張,就說動物怎麼叫、怎麼走。媽媽可以用誇張動作給寶寶示範動物走路的樣子,寶寶試著模仿。等寶寶掌握了這些動物的動作和叫聲後,媽媽可以用圖片來提問:“這是誰?”“小貓怎樣叫?”“小鴨怎樣走路?”讓寶寶自己來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走路的樣子。能幫助寶寶認識常見的小動物,提高寶寶語言和動作的模仿能力。

3-6歲的寶寶推薦遊戲:神奇的樹葉

遊戲方法:天氣好的時候帶寶寶去公園或者郊外,和寶寶一起觀看樹葉飄落的樣子,讓寶寶想象一下樹葉飄落的樣子像什麼?看看樹上的葉子和落葉有什麼不同?過一段時間,再讓寶寶去看樹上的葉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如果有條件,可以將樹葉撿回家,放在幹凈的袋子裏,媽媽和寶寶一起觀察不同葉子上面葉脈的不同,然後將幾片完整的葉子分別放在書裏和窗臺上,過幾天後比較這幾片樹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也可以用撿來的樹葉粘貼小魚、小刺蝟等小動物。樹葉遊戲可以幫助寶寶認識各種樹葉的外形特征,通過觀察樹葉由綠變黃後枯萎掉落的過程,讓寶寶感受大自然神奇的變化,激發寶寶探索自然奧秘的欲望。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