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逼孩子打招呼,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別逼孩子打招呼,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觀看人數:205  

 

普遍現象|家長半引導、半強迫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趕快說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地要他們手中或懷裏的幼兒跟熟人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靦腆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邊往後縮邊打量似的看著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每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每個人曾經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 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大人們“高高在上”,而自己是這麼矮小之下,被揪出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剖析|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揪出來批判,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就能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 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不到大人一半的幼兒呢?或許其中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小小的身軀裏,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罷了。也或許我們這樣的自信,相信小小孩就是要以較嚴厲的話語來教導,正應了那句俗話“棒下出孝子”!

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接把孩子貼上“沒禮貌、太吵、不聽話……”的 標簽,“警惕孩子”的目的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愧有用嗎?

受傷的心|以羞愧為手段來教養幼兒,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言語暴力帶來傷害

在以羞愧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現象,是語言的暴力。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假如我們的社會體係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真是沒 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丟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 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二、忽略孩子與生俱來的“安檢雷達”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三、罪惡感的產生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裏,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裏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悖。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如何做|從被尊重中學會有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以正向、有尊嚴的、又有意願的學會和人打招呼?首先我們必須帶領孩子認識的是:什麼是禮貌?“禮貌”不是只有外在形式的執行,重點其實是在感受的交流。所以我們要以“感受性”為中心,來引導幼兒學習禮貌。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比如說,以感受,來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不好意思、害怕);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是一種關心,別人會多麼開心,而自己也會因為這友善的交流,感到溫情。

以友善的感受交流為基礎的認知,會自然的帶領幼兒學會尊重他人。所以說,最重要的關鍵,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

實例|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位媽媽手裏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裏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王阿姨又斷斷續續地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今天很高興遇見王阿姨。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在這個成功的打招呼例子裏,仔細去分析,你會發現那一來一往間都以感受的交流為中心,所以充滿了友善和尊重。

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因為她了解孩子會害羞;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因為她明白自己得先伸出友誼的手;她不強迫孩子馬上響應,耐心等待孩子的響應,因為她尊重孩子必先觀察她的需要。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跟智慧: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