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省電動作 聚沙成塔 也是一筆可觀財富
都市的夏天,總是無風又悶熱,
尤其是住在頂樓或曦曬房間更是如同烤爐一樣,
不開冷氣降溫,大概也沒啥生產力,更別說是一夜好眠了。
只不過,隨著夏季電費調漲,收到帳單後又能感到一陣心痛了...
假如想「省電」,那非得從最耗電的冷氣機先著手不可!
其實要省電費不難,只是要從生活小事做起,別看這些小動作似乎沒什麼,
個個可是有聚沙成塔的本事,兩個月這樣做下來,相信會讓你在電費單上看到效果的...
買冷氣注意事項
萬一府上正想新購或更換冷氣,
那麼從購買、安裝時注意下列事項,可以為日後省下不少電費。
也常有人問到,既然最新式的直流變頻更省電,那家裡的老冷氣是不是該「砍掉重練」更劃算?
如果府上的冷氣已經服役多年,開機一個小時還不夠冷,那當然建議換新會比較劃算。
但如果冷氣效能不差、電費也沒有暴漲跡象,那麼不 一定得急著更換不可。
大家都知道變頻機種會比非變頻機種來得省電,價差也在數千元間。
以一天開8小時、每年吹6個月的方式計算,最快也要3~5年後才會從電費上回本。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高EER值
除了選購變頻式冷氣外,還要記得比較高EER值(能源效率值)的冷氣機,
因為EER值每提高0.1仟卡/時瓦,耗電量將減少4%。
二、買足「噸數」很重要!
在購買前可以請專業人員來評估,
依房間大小選擇適當容量的冷氣機(坪數 × 0.15冷凍噸=所需冷氣機容量),
若是頂樓或有曦曬問題則需再加成。
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屈就較小噸數,
此舉反而會讓冷氣機為了讓室內降到額定溫度,
使壓縮機不停運轉,反而更耗電!
三、密閉空間與陽光直射問題。
現在很多室內裝潢都採取開放式設計,從客廳就能看到廚房,
如要在客廳安裝冷氣的話,最好能在廊道或狹窄處裝上拉簾,以降低冷氣外 洩程度,
當然若能改裝在有門的房間會更具省電效果就是了。
另外裝設的區域盡可能減少陽光直射室內,利用較厚的窗簾、拉簾來改善。
四、冷氣出風口要順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時因為房間格局問題,冷氣出風口往往面對著衣櫃、牆壁死角等處,
如果不能改動位置的話,可以利用渦輪扇、電風扇把降溫空氣朝使用者常待的方向吹送,
也有助於盡快平均室內溫度。
五、 如果安裝分離式冷氣的話,室外機別裝在日光直射的地點
請頂上也最好加裝遮陽蓬,避免日曬雨淋,不然再好的冷氣機都會減損壽命的。
冷氣使用時注意事項
跟冰箱的原理一樣,冷氣機最省電的時候,
就是壓縮機「暫停工作」的時候。
通常這時表示室內均溫已達到額定溫度,
所以我們盡可能讓它保持在這種狀態,就能夠節省電費。
1.設定冷氣溫度比室溫低5度
如果可以接受的話,
白天將冷氣機溫度設定在27℃,
夜間設定到28℃最為恰當
2.除了設定溫度外,冷氣機還有個送風機製可以調節,
一般有「強/中/弱/自動」可設定。
比起壓縮機的耗電量,內建風扇的耗電量少很多,
建議可調成「自動」模式,讓冷氣機由強至弱自行調節,
目的同樣讓室內溫度盡快達到均溫,讓壓縮機暫停以省電。
3.夜間善用「舒眠」功能。
人體在入睡時體溫會下降,
因此如果一開始冷氣開到27度,
那麼入睡後可能會感覺太冷而蓋上棉被,
萬一踢被子的話還容易著涼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按下冷氣上的「舒眠」按鍵後,
每隔一小時就會自動調升1度,
比方說入睡後1個小時增為28度、2個小時後增為29度,
直至預設上限溫度 為止。
如此不但能省電,
而且也能讓使用者在舒適溫度下好眠。
4.頻繁濾網清洗
夏季時每二~三週就幫冷氣機的空氣濾網洗洗澡吧!
如果住家附近空氣品質較糟,可每週清洗一次,
讓冷氣機有較好的運轉效率。
5.輻射熱問題。
頂樓住戶還會碰上這個傷腦筋的問題。
因為白天時陽光直射天臺,混凝土吸收了極高熱量,
到了夜間就會緩緩釋放出來,這時伸手去摸天花板、牆壁都 能感受到熱度,
這也會讓壓縮機持續工作以降溫,
所以常有人上天臺加蓋鐵皮屋(違建大都這麼來的)。
比較好的方法是拉片黑網遮蓋房間上方區域,其次是塗幾層 隔熱漆。
對頂樓住戶來說,如能解決此問題,夜間冷氣還能少開幾個小時呢!
6.減少房間熱源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減少房間內的「熱源」,
比方說電爐、瓦斯爐、桌上型電腦等發熱器具,
以免提高室內溫度及耗電量。
7.配合電風扇使用
配合電風扇使用,將使室內冷空氣加速循環,
冷得更快,冷得更平均,減少壓縮機的工時。
8.養成關電源習慣
冷氣機不用時,應養成隨手關掉電源的習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不過有些標榜「超靜音」的機種,
往往是使用者出門前還沒發覺冷氣機處於啟動狀態,平白浪費可觀電費。
假如常發生這種狀況,把遙控器放在出門必備的鑰匙、錢包、手機旁邊就行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