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住在城裡面的亮亮隨父母回縣裡面看望爺爺奶奶。 聽說孫子愛吃蝦,爺爺特地到菜場買來新鮮的河蝦,掐頭去尾清理乾淨再油炸,小傢夥果然吃得帶勁,不一會就吃下十多個。誰料一個小時後,孩子就又哭又鬧,一瞧臉上紅疹騰地長了四五個,眼睛腫了,鼻子也腫得發亮。 一家人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兒科就診——是海產品過敏引起的蕁麻疹症狀。因為孩子的體質原因,孩子臉上的疹子可能會留下傷疤,沒有辦法淡掉。 孩子服了抗過敏的藥,病情已好轉。 “孩子以前經常吃基圍蝦都不過敏,怎麼突然過敏成這樣?”亮亮的奶奶不解。  醫生解釋,其實是否過敏並非一成不變,尤其對幼兒來說,有的食物起初過敏,但隨著生長發育、體質增強,再進食又可能沒影響。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海蝦屬寒涼陰性食物,其“發物”力度應該比河蝦更猛,亮亮食用基圍蝦(屬海蝦)不過敏,與個人體質差異和食用的量少有關,但他從沒接觸過河蝦,陡然食用過量,身體無法適應。  蝦好吃又無刺,孩子們都愛吃。蝦含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在給寶寶添加水產類輔食時,很多媽媽首先會把蝦買回來打成糊糊喂孩子。尤其是酒席上,一些媽媽們會搶著把基圍蝦往孩子碗裡夾,很快一掃而光。
 這樣做很危險。幼童免疫係統發展尚未成熟,建議3歲以下幼童勿過早進食蝦蟹海鮮等高危致敏食品。幼兒過敏反應切不可大意,嚴重的反應會速發喉頭水腫,造成呼吸困難,影響生命體征。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般情況下,如果進食蝦類後,年幼的孩子表現出精神狀態不佳,哭鬧不停,皮膚起紅疹,劇烈腹痛時,家長就要留個心眼了,會不會是食蝦帶來的過敏反應。 最後要指出的是,在海鮮的在吃法上,與成人相比,兒童更應注意這樣三點: 1、味淡些 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小朋友,由於腎臟功能尚未完善,不能排除滯留在體內多餘的鈉,因此吃得過鹹,會為今後誘發腎病和高血壓埋下禍根。再者,有關研究表明,兒童吃鹽過多還會影響機體對鋅的吸收,同時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所以,兒童飲食(包括吃海鮮)以清淡為主,不宜過鹹,以減少鹽的過多攝入。 2、油少些 兒童消化功能相對較差,而海鮮是高蛋白食物,再吃進過多的脂肪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有關專家指出,經常食用這種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體內熱量過剩,不僅會導致孩子身體發胖,而且還是誘發兒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3、辣勿多 許多人吃海鮮時喜歡加辣。但是,兒童消化道黏膜嬌嫩,過辣的食物對其是一個極大刺激,容易造成傷害。同時,辣椒之類屬熱性食物,過多攝入易引起“上火”,出現頭痛、咽喉發炎以及便秘等不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