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每日郵報》進行了一項社會實驗,讓六歲的小女童Carly孤拎拎地站在樹下、六歲的男童獨自的坐在草地上、一隻巴哥犬Pug在路口徘徊以及一隻貓咪Parberry被繫在寵物籠旁,試試這四個實驗對象如果在是大庭廣眾下走失或是以迷路的形式出現在街頭的話,看看哪位會先被路過的人們幫助?為了追求效果,《每日郵報》故意將試驗地點選在人來人往的曼哈頓華盛頓廣場公園裡。
第一個被人幫助的樹下的小女孩Carly,在時間過了3分02秒時,有位女性路人注意到她,並且上前詢問Carly是不是迷路。

第二個被人幫助的是巴哥犬Pug,在時間過了4分36秒時,同樣是女性路人停下腳步幫忙。

第三個獲救的是貓咪Parberry,在時間過了10分16秒時,一位好心的婦人注意到牠。

但同一時間,獨自坐在草地的男孩Sam遲遲等不到有人停下腳步注意到他的異狀,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那個男孩一直在等,儘管已經45分鐘過去了,但仍沒有路人出現幫助他,最後出現在男童身邊的是自己的母親…

整個實驗過程:
想不這個簡單的測試竟意外得到許多網友留言,只不過留言框裡的意見多數傾向於寧願救狗、救貓,也不要救小孩。原來這些人害怕自己被別人誤認為「戀童癖」,於是有網友表示:「身為男人,我會選擇幫助貓狗,因為在現今的社會根本不能胡亂靠近小孩,假如我上前親近不到一會而肯定會有警察衝出來把我銬走!」甚至還有網友提出自己過去的經驗:「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有一次看見一個大約4歲的男孩正在獨自的站著,左顧右盼著。我走過去問他是不是迷路了,他說是,我說好那我陪你在這裡等你媽媽吧。我之後問了他幾個問題…但突然間一道聲音傳出:「別靠近我的孩子!」他的媽媽走了過來,讓我原本做的這件好事變成了一件令人不齒的事。」

其實最近幾年關於「戀童癖」的問題越來越敏感,甚至有反戀童癖的團體會進行釣魚行動,讓潛在性的嫌犯能浮出檯面進行舉發、公佈身份,當然這種爭議的做法時常讓釣魚的人蒙受其他人羞辱乃至於自殺,雖然不少人認為這種方式很好,但卻還是有人認為這是在誘導犯罪或是栽贓嫁禍…
這種感覺就好像台灣偶爾會發生好心人幫助出車禍的人,卻被傷者反咬是肇事者一樣難過,間接造成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但有時候不是不善良,是怕因為愛心泛濫反而被別人誤解。分享出去,說說你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