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懂奇奇怪怪的婚禮世界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你看不懂奇奇怪怪的婚禮世界 觀看人數:3277  

 

 

實這真的只是一個錯覺:婚禮雖未必只是“一生一次”,但無論如何也是人生大事,不管何時何地,人們總力求在條件、能力所及,辦得隆重、熱烈,不會“虧待自己”,只是風俗、文化不同,其熱衷的“熱鬧”也各異罷了。

美國婚禮:比攻學位還複雜

曾有一對熟識的美國籍朋友,男方是土生土長的德克薩斯州人,女方是臺灣人,兩人結婚十多年,有兩個孩子,感情和關係十分穩定,但婚姻登記卻是“偷偷”在女方家鄉——臺灣嘉義辦的,並沒有在美國“操辦”,問為什麼,他們苦笑曰“怕折騰,美國婚禮的流程比攻學位都複雜”。

婚禮是要有“預熱”的,“預熱”的啟動,自然是從新娘接受訂婚戒指開始的,然後他們就結婚,然後“幸福地在一起”?才不是,他們首先要籌備的是“訂婚宴”(EngagementParty),“結婚學位攻讀流程”自此正式開始,新人會挑選良辰吉日(美國人也講究挑日子的,傳統一點的人喜歡挑6月,一般不會挑4、5月或11、12月,據說是因為天氣不好且假日密集,賓客觀禮不便),擬定禮單,挑選婚禮地點和“婚禮主題色”,設計製作婚禮邀請卡,等等。

婚禮邀請卡(Save the dateCard)會提前好幾個月就設計好並寄出,這是因為傳統美式婚禮儀式隆重且流程冗長,需要佔用賓客不少時間,如果是異地婚禮(這在美國很普遍,有財力的新人有時會刻意選擇在外地舉辦婚禮),客人還需動用年假,不提前“打招呼”可不行。再說婚禮邀請卡是新人顯示自己才藝、審美觀和想像力的大好時機,當然不會放過,有些新人會不惜重金邀請設計公司定做,也有些人索性自己設計、手繪,精美的婚禮邀請卡是不少收藏愛好者趨之若鶩的藏品。

中國工薪階層最怕的就是“月底收卡”,因為份子錢的壓力實在太重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美國婚禮也是有“份子”的,而且更“直白露”一些,是通過所謂“份子登記”(WeddingRegistry)讓賓客們自己“打鉤”,以前是寄一張列印的清單,列出希望獲得的物品,親朋好友各自“認領”,但這種方式比較麻煩,容易出現某種物品好幾個人都準備、另一些物品則無人準備的尷尬,如今好多了,基本上都是在網上“開單子”,甚至直接拉個網購頁面,誰打了勾,別人就自動回避了。這種“打鉤隨喜”比較從容,避免了“工資被份子榨幹”的問題,而且美國人通常沒有直接送錢的。

接下來就“進教堂”了麼?別急,還有程式呢。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確切說是新郎和新娘的事,那麼婚禮前新郎和新娘也需要跟各自的“朋友圈”打個招呼不是?新娘要從“發小”中選伴娘(Bridesmaid),其中還要有一位首席伴娘(Maid ofhonor),選誰不選誰可是個大學問,不但交情要好,而且要有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說白了就是“女方大總管”,如果選錯了或猶豫不決,“發小”中弄不好都能打起來。

婚禮前半個月至一個月,伴娘們將舉辦一個“伴娘聚會”(Bridal shower),一般就是個小型聚餐,只有新娘和伴娘們參加,通常這是婚禮前女方的“演習”和預熱,也是“發小”餞別的聚會。

於此同時新郎也不會閑著,他的“伴郎眾”會在婚禮前舉辦一次瘋狂的“光棍告別宴”(Bacheloretteparty),這個場景許多國內朋友都從美劇或大片中見識過,就無需多言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需要說的是“光棍告別宴”一般離婚禮“正日子”不久,有時甚至就在婚禮前夜。由於女權主義盛行,如今在美國也有“女版光棍告別宴”,但相對“男版”還是少得多,也“文雅”得多。

現在總算到正日子了,婚禮通常分為“儀式”和“婚宴”兩部分。

儀式(Ceremony)一般會被安排在教堂舉行,其實美國宗教色彩並不濃厚,許多非基督教徒、或一方基督徒另一方不是,只要沒有特別禁忌,一般也會“隨大流”去教堂,因為教堂容易找、場地大且莊重。通常下午兩三點鐘賓客就坐(男左女右,新郎父母坐在女賓最前排,新娘父母坐在男賓最前臺),待蠟燭點燃,音樂奏響,新郎和新娘在伴郎(Groomsmen)和伴娘引導下進入,新郎會先走上前臺,接下來首席新娘、婚戒保管者(Ringbearer)和撒花女孩(Flowergirl)相繼入場,撒花女孩會搶步到新娘前,為其撒花開路,新娘會手挽父親走上前臺,“女左男右”面對主婚人,接下來就是幾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套程式了。

“婚宴”(The WeddingReception)通常在另外的場所舉行,因為“儀式”觀禮者眾多,而“婚宴”絕對是小範圍的,除非至親好友一般都只被邀請“觀禮”,而不會被邀請參加婚宴。婚宴參加者需要準備一份禮物,並親手交給新娘。和中國婚宴比,美式婚宴很簡單,一般先是親朋好友致辭(可隨時插話,只要用手指扣響酒杯就行),跳舞(小倆口跳第一支,新娘和公公、新郎和嶽母分別跳第二、三支,有大陸華人戲稱“老三篇”),接下來是切蛋糕,然後就一切隨意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待大家差不多盡興,新娘會拋花束,新郎則會扔新娘的襪帶(通常是藍色的),撿到的人會被認為是下一個結婚者,再往下也有類似“鬧婚”的噱頭,不過既然“婚宴”是小圈子聚會,也就無傷大雅了。再往下?再往下要麼入洞房,要麼小倆口直接上車奔機場去度蜜月,其他人也就各回各家了。

美式婚禮如此繁瑣複雜,自然也有“婚慶公司”(EngagementParty)操持,當然,如果覺得自己有足夠精力和組織能力,也可以親力親為。

儘管是新時代了,但美國許多新婚夫婦還是會“要麼不辦要麼大半”,盡可能照流程走一圈(當然多半大大縮水),之所以如此,據說是為了“考驗考驗”,如果連婚禮流程的折騰都受不了,今後一起過日子也不那麼讓人放心不是麼?事實上的確有不少“準新人”從“訂婚宴”開始,還沒走到“光棍告別宴”就“肄業”了事的。

法國婚禮:新娘的考驗

我是學法語的,很小的時候法國籍女外教就曾感慨,在法國,結婚是對新娘的考驗,因為很多事都要女方操辦。

傳統的法國女生從剛懂得“男女有別”開始就忙著操辦嫁妝了,她們會半開玩笑地用零花錢買一些小東西,比如床單、餐具、毛巾、睡衣……當然不少“少女嫁妝”其實不過是小女孩自己想要的東西,也不會真的留到嫁人。

和英美不同,法國人的婚禮通常不會在教堂舉行,據說這是大革命以來形成的風俗,表示政教分離,婚禮的舉辦地,必須是市政廳(Lamairie)。

法國的“市”一般不會很大,許多比中國的鎮還小,所以“市長”如果不忙,會非常樂意親自主持婚禮,當然如果公務纏身,或城市較大,主持人就多半只是一名市長助理,甚至普通市府工作人員了。

照規矩,週一、週三不會舉辦婚禮,周日則“諸事不宜”,除這幾日外,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市府都會開放供新人註冊結婚,而週六的時間最難約定,因為休息日總是最搶手的。

婚禮的儀式和美式大同小異,但不奏樂、不撒花,十分緊湊,如果各方面配合,有時一小時能“完事”好幾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果新人雙方(其實關鍵是他們的家庭)是天主教徒,接下來他們會再去教堂舉辦一個儀式,否則就直接舉行婚宴了。

法式婚宴比美式要熱鬧得多,一般會選擇較大的宴會廳或露天“搭棚”,形式類似法國人熱衷的酒會,“扔花球”的儀式通常會安排在宴會正酣之際。一般情況下,宴會並非婚宴的結束曲,在那之後通常都會有舞會。致辭之類“老套”通常是宴會的節目,而新人跳舞、切蛋糕等則是舞會的流程之一,一些即興專案則穿插其間。由於交通問題(公交已停,許多開車來的又喝了酒),不少賓客不便連夜趕回,所以婚禮舞會折騰通宵是家常便飯,新郎新娘是否陪著折騰一宿,就不一定了。

有沒有發現法國人婚禮上不扔襪帶?那是因為按照法國習俗,襪帶是要拍賣的,其實現在法國女孩有幾個用襪帶的?不管怎樣這算是一筆“小財”吧。

法國婚禮的費用是女方出的(其實美國也一樣,但不像法國這樣講究,男方要出也可以),嫁妝也一樣,必不可少的包括“嫁妝櫃”(l`armoirede marriage,一般用橡木製成,十分考究)和“新人杯”(le coup demarriage)。由於女方是婚禮花錢的大頭,且陪嫁豐厚,法國也有所謂“鳳凰男”(le croqueur dedot)之說,這些人專門追逐富家女,一旦得手便從此“脫貧致富”。

和美國人一樣,法國新人的“湊份子”也是“拉清單”,不過他們的習慣是直接去當地最大百貨公司入口的留言板上貼好清單,然後通知親朋好友“清單在某商場某處”,大夥自己跑去,找尚無人“認領”的禮物項下簽上自己大名,然後照單認購送去,就不會鬧出“洗臉盆沒人送、暖壺收兩打”的笑話了。

加拿大婚禮:五花八門

加拿大是個“調色板國家”,來自世界各地族裔眾多,相當大比例的公民、居民,都不是在本土出生的,人們的結婚方式自然五花八門,繽紛多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加拿大地域遼闊,各地、各城風光迥異,但共同的特點,是地廣人稀,公園眾多且普遍不收錢,當地人就常常利用公園眾多的優勢,把公園當作天然的婚慶場地。每逢天公作美,在公園邂逅身著白紗的新娘、西裝革履的新郎絕實在平常不過,他們可不是像中國常見的那樣,只是擺POSE照婚紗攝影,而實實在在就是在舉辦婚禮。

新郎新娘身邊,往往簇擁著幾個年齡相仿的青年人,有的幫忙捧花、有的忙著攝影,也有的負責化妝、善後的,各司其職,有條不紊,一切都安安靜靜地進行,絕不會影響其他遊客。若公園裡方便,這露天的結婚聚會也會提供一些飲食,通常比較簡單,但參與人數較多、也較熱鬧,吃完了大家自覺收拾乾淨散場。到了晚上,新人還會邀請一些親朋好友去餐廳用餐慶祝,這次參加的都是最“內圈”的至親、密友,人數遠沒有中國婚宴那麼多,有的甚至只是一桌人,當然,也絕不會有中國婚宴常見的、那些有時令小倆口很難堪的“節目”。

對於當地華人而言,不論來自哪裡,多少都希望在婚禮上保留點中國傳統,中西合璧是最常見的。最典型的做法,是回父母原籍影樓拍婚紗照,在當地辦一個傳統的中式婚禮。而在加拿大則會入鄉隨俗,讓婚禮帶有更多加拿大元素。通常在加拿大婚禮上,雙方親朋會一同到場慶祝,主要“節目”無非介紹新人羅曼史,播放記錄他們愛情故事的照片和影片等,雙方父母都會為他們祝福。婚禮上會提供簡單茶點,晚上也照例會有個很小規模、只限最親近者參加的餐廳婚宴。有趣的是不論你被邀請參加哪一場婚慶儀式,你都要“交飯錢”,因為按照加拿大風俗“情理即時兩訖”,辦喜事的不會多收、白收禮,當然也不會讓你白吃白喝,說白了,大家都是“吃自己”。不存在所謂人情債。

加拿大的結婚登記歸市政府管。通常新人要預約,到了註冊那天就有擁有執照的律師上門來,為新人辦理註冊手續,使他們成為合法夫妻。通往往新人會邀請一些親朋好友見證這個美好的時刻,但因受空間限製,邀請人數不能太多,筆者曾有幸參加過很多次這種儀式。當律師準時來到後,先祝賀新人,然後講一些婚姻的意義,婚後如何相愛的話,一般還會講個有趣的故事鼓勵新人互相包容、愛護,氣氛輕鬆愉快卻莊重有序,然後新人互相表態願否嫁娶對方,當然答案都是清一色的“Ido”,新人自然也要發誓永遠相愛,白頭到老——至於這些海誓山盟的“永遠”究竟是多遠,就只能走著瞧了。

當然,由於事實婚姻在加拿大是被承認的,不影響雙方及子女的基本權利,而真正的註冊婚姻一旦“反悔”,代價卻十分高昂,因此許多人選擇只同居、不結婚,如此一來,在加拿大有些鄭重舉行婚禮的“新人”,其實並非註冊的、法律意義上的夫婦,而有些夫婦明明真的註冊結婚,卻未必公開舉辦什麼儀式,這也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