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台灣0-5歲的孩子,都把巧虎當偶像,當成每天模仿的對象,開口也巧虎,閉口也巧虎! 有些爸媽來問我,為甚麼巧虎教的孩子都會聽?為什麼爸媽講的都不聽? 為什麼孩子可以聚睛會神的看巧虎,卻不能乖玩玩具? 這種情形及學習,對學齡前的孩子真的好嗎? 其實,這個充斥育兒生活的現象,對現的父母的教養來說,有好有壞~ 不好的是,父母的角色無形中弱化了,你覺得是多了個角色來協助教養,讓你變的比較方便,其實家庭中,不管是你或孩子,很容易變成重度依賴,因為我們一直在把卡通偶像化,我們一直拿卡通來製約孩子的好行為,讓孩子覺得這個角色非常重要! EX:你不乖,就不讓你看巧虎;你不吃飯,巧虎就不會喜歡你了...
但,這個角色讓我覺得很好的是,在長達好幾年的巧虎偶像的旋風中,我一直在觀察,其實可以讓我們從孩子"非常愛"的行為裡,反思現代教養的不足。因為有些教養真的是"巧虎有做到,爸媽卻做不到!" 以下是我要提醒使用卡通教養,家長的五件事: 1.巧虎會教行為與品格,對孩子來說,教養壓力比較小,而且總是情緒穩定的傳達指令,這種教法,比較容易讓孩子懂別人的要求! 2.巧虎卡通的正向鼓勵的言語比較多,讓孩子在嘗試錯誤中,覺得有一個很棒的靠山~ 3.透過故事的內容,用旁徵博引的方式,讓孩子多點時間去思考,不急不徐的讓孩子學習判斷是非,讓孩子重複練習。 4.利用孩子喜歡互動的特性,讓孩子覺得自己也可以發表意見,不會凡事被禁止,有溝通的管道,有說話的機會。 5.巧虎有很多好朋友,有很多玩伴,有很多遊戲,善用第一人稱"我會...我可以...我喜歡..."讓孩孩子內化成這些都是他人生的第一個玩伴及自己的行為,孩子也會很大量模仿在豐富遊戲的人物行為。因為孩子就是需要陪伴,需要玩伴,而且需要重質不重量的教養。 如果說,上面這幾點是巧虎大神塑造成功,讓孩子愛不釋手的因素,那以上這五點... 好像沒有半件事,是爸媽做不到的!是我們把教養權交出去了! 巧虎從平面的教材,發展成互動式卡通,可以說是陪伴學齡前兒童成長的玩伴,兒童發展專家分析,巧虎會這麼風靡,是因為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透過短劇或故事,學習或是修正問題。 《巧虎》:「巧虎早上起床要先洗臉,輕輕擦一擦,擦一擦,巧虎的臉洗乾淨了,謝謝媽媽,不客氣。」 告訴學齡前兒童,每天起床要洗臉、刷牙,還要把謝謝掛在嘴邊,小小朋友真的學得會。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學童:「他會教我說可不可以亂丟垃圾。」 巧虎從書籍變成互動式卡通,還有舞臺劇演出門票更常秒殺,會這麼受小小朋友歡迎,不是沒有原因。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小朋友可能希望是一個短劇,或是希望一個故事,來告訴他,他的問題行為應該要怎麼樣修正。」 兒童發展專家分析,巧虎成功的關鍵,是掌握三要三不要,像是要轉移注意力,不要硬碰硬,要給孩子時間,不要立刻逼他做決定,要讓孩子覺得被關心,不要讓孩子覺得被冷漠。 家長:「大人可能會沒有耐性,但巧虎一直重複就好了,他們很快就可以學習。」 《巧虎》:「大猩猩ㄉㄨㄥ、ㄉㄨㄥ、ㄉㄨㄥ,強壯手臂好神氣,大猩猩呀真威風。」 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家長大多第一時間出言製止,或是選擇冷處理,但巧虎卻不會,專家也指出,巧虎的風靡其實也反映出,現在的家長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小孩,巧虎適時扮演講道理的角色,就像是個一起長大的玩伴。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