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
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思索活著的意義。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過生活的。
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禪心。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佛度有心人
寶石從地而生,美德從善而現,智慧從清凈心而具足。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樂、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靈決定,由心靈的修鍊程度決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就要重視修心,修心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一是心安
「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我們要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做到內心安適。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個人內心迷惆、混亂、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經常誤入岔道岐途。人一旦失去了方向,同時便會褪失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麵目可憎。
初祖達摩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隨天際雲捲雲舒。這才是真正的解脫。
你內心安適,就會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夠俯仰無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美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二是心慈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減少一棵雜草。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個人作惡時,他的心智就有了汙垢;一個人不作惡時,他的內心就清凈。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裡再起壞念頭。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要發慈悲心,幫助一切生命,要一輩子都不懈地身體力行,才能摒絕惡而不斷接近善,人格才會日臻完善,人生才會日臻完美,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愛和幸福。
三是心正
若一念心起,則有天堂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無妄想時,一心即是佛國;有妄想時,一心即是地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一個人做到公正無私,就是光明磊落,實事求是,主持正義,懲惡揚善,就會努力建立一個更為公正合理的社會和世界。
四是心明
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對內心世界的陌生,導致了生活中的無數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謂無知無明,是為一種罪過。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
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沒有救。
認識自己,就會戰勝煩惱,就會擁有自信,不再悲觀委靡,才會懂得生命的意義,乃至於珍惜生命。
而且,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我們還能影響別人。
五是心定
最偉大的事業,最需要堅定的心力,急,只會退步;執,只會錯誤。
佛經說:「製心一處,事無不辦。」如果我們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熱情投注到一個目標上,使它形成一個焦點,在那個焦點上就會綻放出智慧的花朵,我付出的就會有收穫,有好的結果,人生就會圓滿。
六是心誠
一瓣心香,至虔至誠,即心即佛,心佛相印。
在這個世界上,真誠是一縷陽光,照亮一個人的心靈。以誠待人,不存欺詐之心,則威信自立,獲取他人的信任與擁戴,從而成就大業。
不欺詐,不妄語,言行如一,表裡如一,有良好信用的人,才能求得他人的支持,立足於世。
七是心寬
要有歡喜心,歡喜心即是一副良藥。
佛家常講「歡喜充滿」,這個「歡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現象。
大乘經上常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要有寬容心,我們就會健康長壽,就會寬容他人,就會獲得從容、自信和超然,達到精神的成熟和心靈的豐盈。
八是心謙
人生無止境,事業無止境,知識無止境。
謙虛的人獲得成功、贏得別人尊重;驕傲的人總是在驕傲裏毀滅自己。
謙虛的人善於謀求外人的助力,你謙虛時顯得對方高大;你樸實和氣,他就願與你相處,認為你親切可靠。
謙虛的人得人心、合人意,極易獲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謙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聖的美德都從那裡萌生。
佛陀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
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思索活著的意義。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過生活的。
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禪心。
六祖壇經說:「前念迷是凡夫,後念覺是聖人。」
聖人與凡夫就是一念之轉呀,一個覺,一個迷。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
佛陀的偉大在使人從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徹底的救贖、解脫,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
「葯醫不死病,佛度有心人。」
以佛療心,心靈獲得解脫,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產生,力量得到強化,不為物牽,不為煩擾,平靜、安適、充實、愉悅、幸福、成功,就在身邊,人生自如達觀,生命超脫自在。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幹;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佛度有緣人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
所謂機緣成熟,不過是指外因須得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是種客觀現象,並不玄乎。
佛又不是什麼萬能的主宰者和創造者,否則他不如直接把我們變成佛豈不痛快省事?他幹嘛要如此辛苦地講經說法一輩子?
正因為世上沒有這個「萬能者」,我們才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試想,這世上如真有個創造一切的主宰者,說明他很不慈悲,因為他也創造了魔性和苦難,那我們豈不就成了一種被創造的犧牲品?一種遊戲的附產品?再說了,他不能將我們「創造」得同他一樣,這個世界也並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觀,可見他也不是萬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第二是佛不能渡無緣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過內因才能發生作用。對於我們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確實渡不了無緣之人。
作個不恰當的譬喻:好比我們溺水,他伸手救我們,我們不相信他在救我們或不相信他能夠救我們,我們死活都不願將自己的手伸向他。
學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個道理,一個好老師再肯教,而學生不肯學,老師總不能變戲法式的將學生「弄得」 有知識。
佛不是原始民間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測的那種玄乎的、萬能的「神仙」,絕不可能變戲法式的把我們變得同他一樣,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給我們一種理論和方法,無法替我們「創造或發明什麼」。
當然,佛門常講「諸行無常」,因緣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世上絕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一切都在運動和發展著。
我們只要有一顆渴望真、善、美的心,有著終極意義上嚮往獲得智慧與真理的追求,我們就是「有緣人」。當機緣與因果成熟了,自會對佛法生出嚮往和信任,自然就會被正法接引。
無緣不是絕緣,只是當下無緣,一切都是變化的,人的成長和價值取向更是同樣如此。
因此,關於有緣無緣,我們也不能以眼下暫有的現象而輕率地下定論。祝福天下人人都有佛緣!
參考來源:www.sohu.com
文章來源: https://www.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