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患齲齒雖然可以治療,但父母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經費,孩子也受痛苦。最好是預防。首先我們要瞭解患齲齒的原因。齲齒的主要致病菌為變形鏈球菌。孩子的變形鏈球菌主要來源於母親。因此,在嬰幼兒時期,母親的口腔保健就變得十分必要:包括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積極治療和預防齲齒等。 此外,嬰幼兒期孩子的全身保健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嬰幼兒期正是孩子乳牙(奶牙)和恒牙牙齒硬組織的形成和礦化時期,這時,孩子出現全身或局部健康紊亂,就會影響牙齒的發育,出現牙齒發育缺陷,而發育缺陷的牙齒又易患齲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嬰幼兒期忽視口腔保健常常導致嚴重的口腔疾病,如: ★不良的餵養習慣(不規律的餵養、延長奶瓶餵養、睡覺含奶瓶)可引起齲齒。 ★嬰幼兒期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不認真清潔牙齒、高頻率地進食零食和甜食以及喝甜飲料)。 ★不良的餵養習慣(奶瓶姿勢)即牙齒反咬合。牙齒反咬合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影響上頜骨的發育,使其發育受限,影響面型,影響美觀;二是會對關節產生不良影響,為成年的顳下頜關節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可見,對於牙齒反咬合,要儘早進行治療。 如何預防齲齒和常見的口腔疾病? ★從孩子第一顆乳牙萌出開始,父母手指纏上濕潤的紗布輕輕清潔孩子的牙齒。完成這一過程時固定孩子有多種方式,但下面這種方式最簡潔且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即一隻手固定孩子,同時用另一隻手清潔牙齒,每日1次。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孩子1周歲以後,可用手指牙刷濕潤後為孩子刷牙;孩子3周歲以後,開始使用牙膏,經研究證明,使用新型的、不含氟的牙膏是有益的。因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行為能力有限,而刷牙又是一個精細的動作,所以,嬰幼兒時期家長都要為孩子清潔牙齒。其實,整個學齡前期,也應是家長為孩子清潔牙齒。 ★不要養成不良餵養習慣(延長奶瓶餵養超過1歲半、不規律奶瓶餵養、含奶瓶睡覺)。因為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奶瓶內的液體會成為口腔內致齲細菌的極佳培養基,另外,奶瓶液體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細菌分解產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礦溶解,形成齲齒,臨床上許多嚴重的嬰幼兒早期齲的病例均有含奶瓶睡覺的病史。可見,含奶瓶睡覺是一種不良的餵養習慣。
★避免不良奶瓶餵養習慣(餵養姿勢不對,促使孩子下頜前伸夠奶瓶:孩子躺著,奶瓶與水平面角度過大,應不大於45°)——乳牙反咬合(俗稱“地包天”)。 ★防止零食、甜食、甜飲料的不良食用(高頻率食用、睡前食用、飯前使用、間食時食用但食用後沒有進行口腔清潔)。 ★除此以外,吮指、舌習慣(吐舌)、異常唇習慣(咬上下唇)等習慣,多是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由於吸吮動作的本能的反射或餵養不足、尋求安慰等心理因素,而自發產生的。3歲以後仍不能改正則稱為不良習慣,對其治療可以採取心理誘導,使兒童儘早地放棄不良習慣,否則應用矯正器,幫助患兒克服不良習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特別提示:安慰奶嘴的應用也有時間要求,最好不要超過10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