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廣告
防曬霜要怎麽選?皮膚科醫生來教你 觀看人數:227
五一小長假要來了,不少朋友請我支招如何防曬;還有人特不理解:天天陰天下雨,怎麽會曬傷?防曬,究竟怎麽做?
造成人體皮膚損害的紫外線根據波長不同分爲 UVA 和 UVB 兩種,且紫外線的能量有季節差異,UVA 在春季最強、UVB 在夏季最強。
UVA 是長波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最大,可以直接穿透表皮到達真皮淺層,可引起各種光敏性疾病,也是引起皮膚光老化、甚至皮膚腫瘤的罪魁禍首。各種即便陰天下雨時,UVA 也可以穿過雲層到達地面。UVB 是短波紫外線,穿透能力不如 UVA,主要對表皮造成損傷,如日曬傷。
只要在白天進行戶外活動,不論季節、天氣,都應該進行防曬。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防曬霜,其實防曬方法多種多樣: ①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應該避免這個時段出去; ②選擇合適衣物防曬,能長袖不要短袖,能有立領不要圓領,且不同質地和厚度的衣物紫外線防護系數不一:聚酯> 羊毛> 絲綢> 尼龍> 全棉,潮濕了的衣物防曬能力明顯變小。 ③寬邊帽、太陽鏡、遮陽傘都是防曬的有效方法。 這些方法要記得一起用哦!
皮膚科醫生對理想防曬霜達成共識,最好能夠滿足以下四個條件:①全波段防護;②安全性、化學穩定性、光穩定性俱佳;③無刺激、無毒性;④具備防水抗汗功能。
市面上任何一款防曬霜,所含有防曬劑成分基本固定,只不過根據産品需求進行不同成分配伍。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中羅列了28種防曬劑,大概分爲兩類: 物理防曬劑:如同貼身「防護罩」,通過物理遮蔽、折射和反射光線而達到防曬效果,常用的是氧化鋅和二氧化鈦。 化學防曬劑:更像一位「魔術師」,吸收紫外線,並通過化學反應將光能轉化爲皮膚表面的一種熱能而釋放出去。
此外,還有一種新型防曬劑:也稱生物防曬劑,是市面上宣傳的熱點之一,如β胡蘿蔔素、VitC、VitE、硒、綠茶多酚、煙醯胺、維甲酸等這些生物活性物質。不過這類防曬劑也可口服來防曬哦! 就目前市場上而言,化學防曬劑的成分佔大多數,是各種防曬霜裏的主力軍。
SPF、PA 指數代表什麽? SPF及PA 是市售防曬霜常見的兩個指數。SPF是防護UVB能力的體現,指對受到防曬産品保護的皮膚表面引起最小曬斑所需紫外線能量與對沒有防護皮膚造成相同紅斑所需紫外線能量之比,簡單講就是防曬紅的。
不同人群對防曬劑選擇: 室外工作、高原人群、孕婦均是需要防護的重要人群,只要無防曬劑過敏,便可放心使用。日常出門建議使用 SPF15 左右、PA++左右的防曬霜。有人宣稱防曬從娃娃抓起,確實有研究證明,18歲開始長期規律使用防曬霜,可減少50%黑素瘤和73%惡性侵襲性黑素瘤發生。 但是對於6個月以下兒童使用防曬劑需遵從醫囑,因爲防曬劑安全性試驗尚未涉及小於6個月兒童;其人體功效試驗也多是在成人進行。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進行防曬的話,採用遮陽傘、防曬衣這些手段爲好。
指數越高越好: 日常生活中,選擇 SPF15 左右、PA++可以了。首先,過高指數造成人爲減少重複塗抹頻次,反而影響防曬效果;其次,指數高産品一般複合配方了不同防曬劑成分,引起皮膚刺激或過敏反應幾率相對高;第三、高指數防曬劑的光穩定性和實際防曬效果密切相關,而其光穩定性評價方法尚在摸索中。
塗抹過薄: 防曬霜中的物理防曬成分會稍顯油膩,所以很多女生用的時候都只塗很薄一層,這樣是起不到防曬效果的。按防曬劑人體試驗國際標准,其使用量 2 mg/cm²,該厚度和 1-2 張 A4 紙厚度差不多呢!調查表明,大部分人習慣使用劑量僅約 0.75 mg/cm², 僅三分之一,這是遠遠無法達到産品包裝上所承諾防護效果,爲了達到標示效果,一定盡量塗厚哦!
看到太陽才塗: 化學防曬劑是防曬霜的主力軍,因此,需要給它們與皮膚足夠時間産生化學反應,這樣才能發揮功效。所以一般推薦出門前20分鍾塗抹好。
不重複塗抹: 由於汗液稀釋、防曬劑自身降解及相關成分不斷與紫外線反應等各種原因,一般的防曬霜在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失效,所以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需要每隔兩個小時就塗抹一次。
要用卸妝油才能洗乾淨: 物理防曬劑顆粒相對較大,需要仔細清潔,但現在顆粒越來越細,因此使用一般洗面奶即可清潔乾淨,無需專門卸妝。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文章尾
熱門推薦
71 觀看
100 觀看
4475 觀看
204 觀看
5 觀看
106 觀看
14984 觀看
216 觀看
18310 觀看
1795 觀看
1579 觀看
245 觀看
9911 觀看
4125 觀看
345 觀看
5167 觀看
55 觀看
374 觀看
觀看數:227人
防曬霜要怎麽選?皮膚科醫生來教你
喜歡的話請按個讚 加加油
按個讚吧,保證不會令你失望的!
我們每天都會在專頁發佈精選文章!
不喜歡請幫我點右上的叉叉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