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競爭的愈發激烈,越來越多的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大城市的家長,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參各種智力拓展班、興趣班,樂此不疲。誠然,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很多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掌握加減運算甚至乘除法,再難的考試題目在他們麵前都迎刃而解,很多家長也覺得倍兒有麵兒。
前不久一位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隨堂考試訓練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媽媽買回5塊餅分給兄弟4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呢?」
這一道題目出現在學習分數的章節,我們大人最直接的的答案都是每人分四分之五塊,用5除以4,當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因為根本無法操作。
參考書給出的正確答案是:兄弟每人分一塊,剩下的最後一塊,每人四分之一,最為公平。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全班40多位同學,絕大多數回答了這個答案,拿到了滿分。
然而只有一位同學的答案寫了一句話,雖是「錯誤」答案,卻讓老師當場落淚,他的回答是:「可以給媽媽一塊」。老師和朋友分享這個故事,表示當時就很感動,還和辦公室的老師都分享了這個答案,大家都表示想要知道這個同學是誰,並投以讚許。
麵對這樣一道題目,這位「感性」的小朋友以一句溫暖的話完成了答案,雖然並不符合數學的要求,但卻是這道題最完美的答案,想必連出題人知道後也會大為感慨吧。
在今天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之間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不論在學習成績、語言表達、勞動能力還是社交能力,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顯現出不小的分化,這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便是家庭環境的塑造。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嬰幼兒階段,模仿和社會學習能力很強,父母在孩子成長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是在學校學習階段所無法取代的。
我們當前所倡導的精英化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更多的在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超前化」教導,考入名牌大學成為唯一訴求,卻忽視了人文修養的塑造和心靈的陶冶。
能夠回答出分其母親一塊餅絕不是偶然,在這個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一定被潛移默化地輸送了感恩教育,而不僅是個人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