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一路自己帶孩子到大的家長
一定都會知道,
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
絕對是一路走來的第一個重大瓶頸期,
這時候的孩子叛逆、我行我素,
往往折騰得自己筋疲力盡,
簡直比忙碌的工作更讓人難以忍受。
那麼,三歲孩子如此令父母苦惱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
正在進入一段逐漸構築發展出自我意識的過程,
所以他們的的行為,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方式,
自我的主觀意識不斷增強,
而我們的父母作為大人自然也會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此時,如果雙方不協調,
那麼勢必會帶來孩子的牴觸。
而對於三歲的寶寶來講,
在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尚未完善的時候,
能夠發泄自己不滿情緒的方式便只剩哭鬧,
而與之同來的便是父母與孩子矛盾的升級。

此時的父母往往會想著和孩子講道理,
但是這種方法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因為此時的孩子雖然對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認識,
但是對於語言的理解仍然有限,
想要孩子聽懂這些父母的道理,往往很艱難。
其實,三歲孩子的這種表現往往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外國學者研究研究發現:
三歲是孩子們性格和智商形成的關鍵期。
所以,父母們眼中的這些「壞習慣」,
或許正是孩子智力發展成長的重要表現呢。

一、咬手
大多數父母都會在寶寶百天左右的時候發現寶寶「咬手」的習慣。
這時的父母或許會出於對孩子身體健康的著想,
而試圖讓孩子改掉這個他們眼中的壞習慣,
但是此時孩子的這種表現恰好就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表現之一。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往往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
而處在嬰兒時期的孩子對於情緒的發泄
和對外界事物感知的最強有力的器官除了眼睛便是嘴巴,
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通過嘴巴來感知外界存在的事物,
所以,父母在發現孩子咬手的這個習慣時,
其實,不必要過分擔心,
只要注意孩子的衛生便可,
或者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軟質健康易消化的小食品,
來幫助孩子度過這段「口欲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二、亂扔東西
「亂扔東西」這也是三歲寶寶令父母頭疼的一個「壞習慣」,
其實這也是孩子智商發育的表現之一。
撫育孩子的父母都知道,
三歲的孩子往往會把手中的東西亂扔亂放,
甚至還會讓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拾撿,
這樣不厭其煩的舉動往往會讓父母的耐心消耗殆盡,
從而不得不對孩子發火訓斥。
其實,這時候的孩子對於周圍的事物正充滿好奇,
這些扔東西的舉動不僅感知了周圍的空間事物,
而且鍛鍊了孩子的協調能力。
所以,父母在這時候可以對孩子多加引導,
讓孩子在大腦中對可扔的事物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三、天馬行空
「來吧,和我決鬥,你這個大壞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每當家長聽到孩子這些稚嫩的話語,
往往會覺得好笑。
但孩子的這種反應只是孩子想像力發展的表現。
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時,
往往會跟著劇情的推動,發散自己的思維,
並將自己要做的事情,自言自語的表現出來。

四、怕生
孩子在嬰兒時期麵對陌生人時,
往往會出現「認生」的反應。
這時父母一般都會認為這時孩子內向害羞,
往往想要改變孩子這種習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但此時,這種表現其實恰好說明,
孩子的大腦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樣一個人生的過程,
是孩子智力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是孩子的先天保護本能,是完全正常的行為。
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人的命運取決於早期,
孩子三歲時的這些表現雖然會讓父母無奈煩躁,
但是這些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過程。
所以,父母在此時應該儘量調節自己的情緒,
努力引導孩子大腦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