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忽冷忽熱的天氣易擾亂人體的免疫係統,稍不小心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秋季養生很重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覺得秋天就需要多凍凍,這也不全無道理,但是,凍的部位我們應該區分對待。那麼,我們的身體哪些部位不能多凍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秋凍及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多凍呢?避免“捂”不到位會遭風寒的後果!
一、這些部位要護好
1、雙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雙腳是運行氣血以及聯絡臟腑的重要部位,腳上有很多與身體器官對應的穴位,因此,腳能夠反映出人體的大概健康狀況。
人們常說,寒從底來,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腎經起於足底,因此,腳部一旦受涼,便會導致寒氣入侵,出現氣滯血瘀的現象。
同時,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因此,足部的保暖工作尤其的重要,我們在睡覺的時候不要將雙腳正對著空調或是電風扇,也不要長期在潮濕的地方行走。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在天氣寒冷的時候睡前泡個腳或是穿著襪子睡覺都能很好的起到足部保暖的作用。
不管是老人還是女性,腳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的採取保暖措施,這裡尤其是女性,由於女人的體質特殊性,腳寒還是引起經期推遲的首要原因。所以,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我們都知道腳底有很多和器官相通的各種穴位,比如湧泉穴。這個穴位是腎的重要穴位,我們在晚上睡覺前用雙手按揉腳底的湧泉穴,可以起到很到的養腎固精的作用。
且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做腳底按摩還能緩解身體精神上的壓力,而且腳部按摩還能夠促進腳部和全身的血液迴圈,從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因此,在秋“凍”時一定要做好雙腳的保暖工作,減少疾病隱患。
2、關節
秋天的天氣就像孩子的臉,陰晴不定。平時稍不注意鍛煉與保暖,就會引來關節疼痛、骨性腫脹、神經根受壓等身體問題。秋天氣溫冷熱交替,這樣的氣溫很容易導致外寒內濕的關節性痛症。這便會出現關節怕冷,怕風,而且還疼痛,嚴重的會有刺痛的感覺,就像針紮一樣。
潮濕的環境是誘發關節炎的主要環境因素,所以,我們平時需要注重衛生,勤打開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良好、保暖、防潮以防止病原菌的傳播。
同時秋季天氣涼爽舒適,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戶外運動,背著背包,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和運動,從而增強我們的免疫力,遠離關節疼痛的困擾。
我們需要注意根據天氣及時的增減衣物,注意保暖。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秋季天氣變化較大,晝夜溫差大,關節部位一定不能受到寒氣的侵襲。
3、肚臍
肚臍這個部位是我們每個人最容易忽視的一個部位,但是肚臍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起著關鍵的作用。肚臍是最不能受寒的部位,它和其它的部位不同,它沒有脂肪和肌肉組織,敏感度很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肚臍可以說是人體中較虛弱的部位。尤其是這個忽冷忽熱的秋季,溫度變化較大,稍不注意保暖,就會被寒風侵襲。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平時我們一定要多多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少穿露肚臍的衣服,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消滅屏障。
二、秋季養生貼士
1、多喝水
秋天,天氣比較乾燥。秋燥最容易傷害人的津液。體內的營養成分容易流失。因此多喝水很有必要。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水是維持生命特徵的基礎,及時喝水能補充身體所缺少的津液,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但是,喝水也是因人而異的,需要根據每個人體重大小、運動量、排汗量等因素來定。同時,是否喝水也要根據自身感覺來定,當發現口渴、嘴唇乾燥、手指甲起皺紋等都是缺少的表現,一旦有這些症狀,就需要及時補水。
2、及時增減衣服
秋季的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感染風寒,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的添減衣物,晝夜溫差很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同時早晚的溫度很低,這個時候如果你再裸露胳膊,就很容易受涼,同時還會引發關節炎。因此,及時的增減衣服很必要。
秋季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一旦遇到疾病,不要拖治,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3、多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