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引起的瘀清示意圖
生活中人們見過的瘀清總是形態各異。在醫學上,根據瘀清直徑從小到大,我們將其分為:出血點、紫癜和瘀斑。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瘀清的顏色也並不是「青一塊紫一塊」那麼簡單。如果你細心觀察便會發現,瘀清一般在早期呈暗紅色或紫色,逐漸會轉變為黃褐色或黃綠色,然後才慢慢退去。這是因為紅細胞中含有血紅素,從血管漏出之後,血紅素不斷分解代謝變化為其他物質,進而產生了這樣的顏色變化。
一碰就瘀清,這是為什麼?
正常人體具有非常精密而又複雜的止血係統,當機體遭到外來創傷時,便會啟動「應急防禦體係」。要理解為什麼會產生瘀清,就一定要對這套體係建立基礎認識。
簡單來說,這套係統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三個方面組成::
1) 血管:人體的血管好比河堤,血液好比河水。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在我們皮下組織中,分佈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毛細血管,它們的平均直徑只有 8 微米,比頭髮絲還要細 10 倍。血液通過這些血管到達組織,供給養分;
2) 血小板:血管中的血小板就好比堤壩中的磚頭,它們肩負著「搶險突擊隊」的重擔。當血管出現破口時,它們會快速聚集到破裂處,封堵住血管的薄弱部位,避免出血的發生;
3)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好比水泥,它們能夠將血小板緊緊粘附在一起,就好比水泥將磚頭都粘在一起,砌成堅硬的堤壩,避免出血。
當發生碰撞後,毛細血管壁會破損。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會迅速做出反應:
1) 破損部位的血管會迅速收縮閉合;
2)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也會蜂擁而至,齊心協力避免出血的發生或範圍擴大。
如果損傷較大,我們的應急防禦體係沒來得及充分止血,血管中的血液就會有一部分進入到我們的皮下組織,這部分的皮下出血便成為了我們看到的瘀清。
所以,對於大部分正常人而言,只有當碰撞的力度較大,對毛細血管產生足夠破壞時才會出現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