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區從四年前的3公裏內擴增為目前的20公裏,而政府沒有係統的撤離行動也讓16萬居民中有許多家庭被迫分離或是被撤離到更輻射汙染更嚴重的區域。
紅色:輻射含量大於50 mSv/y,輻射含量過高無法進行修復淨化,被視為危險區域。
橘色:輻射含量介於20 mSv/y至50 mSv/y之間,淨化區域已完成,民眾能短暫居住但不能長期居留。
橘色:輻射含量小於20 mSv/y至50 mSv/y之間,淨化區域已完成,能解除危險警報讓民眾居住。
而所謂的淨化工程就是像下圖一樣,將禁區內受核輻射汙染的土壤區隔包進垃圾中,再將垃圾袋層層的疊起以節省空間。
這一區的垃圾不會離開福島核災區,已經默默跟福島的景色融為一體。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淨化工程進行的地方只有住宅區,不包含外圍的森林及山區地帶,因此有許多人擔心會因風雨將此處的核輻射帶到別的地方。
政府出資讓大批的工人在此工作修繕房屋,然而這卻不見得是居民想要得到的補償,有許多災民仍然不願回到此處居住。
他們擔心就算自己的住宅區已經淨化完畢,附近就有堆積受到核輻射汙染的土壤廢棄廠,而且他們認為政府永遠不會將那些受汙染的土壤移出。
想要踏入禁區並不容易,必須在事前取得許可證才能進入,而事實上政府也不歡迎觀光客、攝影師以及記者,因為政府擔心來訪的人若是對外評論不夠客觀會令政府承受汙名。但波蘭攝影師Podniesinski還是透過複雜的人脈關係取得了許可證。
在他進入福島禁區時,拜訪了一位名為菅直人松村的農夫,他不顧撤離的命令強行居住在紅色危險區內。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他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照顧農場內的牲畜,才自願回來繼續照顧他們,在得知Podniesinski曾到過切爾諾貝利後,他興奮地詢問當地的狀況,並且分享了許多在禁區居住的心得。
在福島大批居民撤離後,年輕的家庭會搬去大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年紀較大的居民因對福島已經有深厚的感情,通常會選擇住在附近的城市裡特殊建造的臨時建築物中。女主人野澤洋子帶她參觀在附近的臨時建築。
丈夫野澤浩一也決定留下來一同居住。
他們還替Podnieskin準備了晚餐。
停留當地一週餘,Podniesinki終於取得了前往三個紅色禁區之一的「浪江町 (Namie)」許可。
在這裡儼然一片荒蕪、雜草叢生。
禁區內依然配置警察以防有人偷偷溜入。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由三位浪江町居民帶著Podniesinki參觀他們雖然並未被地震摧毀,但卻因後來的輻射擴散而不得不離開的家鄉。
這位居民的房屋也被完整保存了下來。
為了能夠親身體驗當初海嘯的震撼,他們一同前往了海岸來到這座離海岸線不到300公尺的小學,所幸學童當時在海嘯來臨時都逃到了附近的高地而倖存。
但是若放眼望去同樣位於靠近海岸的木製房屋都已被夷為平地。
廢棄的車輛若沒有居民的許可就不能被清除。而後方的山丘就是學生當時避難的地方。
廢棄學校的音樂教室。
電腦室。
許久沒有被人使用的樂器。
黑板上寫滿了許多為福島加油打氣的話語。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黑板下還能看到當時海嘯來襲時的水痕。
學童們存放獎杯及獎牌之處。
大型的運動場的地板破了一個洞。
他們還拜訪了當地一位特地回來照顧牧場裡的牛的居民。
這位居民說核災過後,他的牛身上就開始出現奇怪的白點。
儘管城鎮已經廢棄,但是電力依然可以運作。
他們最後來到了雙葉市,這裏是受核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所有訪客都須穿上防護裝才能進入。這條道路後方通往2號發電廠的反應爐。
看板上寫著「核能是未來的光明能源」跟現今的狀況一比對諷刺的令人不禁唏噓。
這次陪同Podniesinki進入雙葉市的是一對在雙葉市住了一輩子的老夫妻。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就算已經不奢望能回到老家居住,他們還是每個月都會來房屋看看狀況,但是一次只能停留幾個小時。
受到摧毀的1號發電廠。
離開時一行人都受到檢查。
檢查結果正常才能離開此區域。
在離開的路上他偶而注意到路上有一群排列整齊的汽車,可以猜測這裡曾是公路,而災民在逃難過程中汽車而逃。
來源:Podniesinki
Podniesinki說到他希望能透過這組照片讓大家了解到不慎使用核能的後果,希望大眾看過這些照片能夠有所反省。看完後也分享出去讓朋友們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