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不能把我們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但他們不是我們思想的簡單延續。明智的父母,首先會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認識到孩子擁有選擇自己生活和道路的權利。而無論孩子選擇什麼樣的道路,都需要去成長內在的素養。父母有責任去創造適宜的環境,去培育這些內在素養。 在掏空心思培養孩子十八般武藝的時候,你可能萬萬沒有想到,為孩子創造以下這些環境,就可以讓你的孩子成長、成功的路上一帆風順!  一、尊重培養自由 一個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環境,就是尊重和信任。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尊重和信任,會讓孩子感覺到自由,充滿創造力。 家庭成員中間的尊重和信任,使得每一位家庭成員都願意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家庭中的互相猜疑沒有了,父母、長輩在幫助孩子完善人格的時候就更有針對性、更有方法了。 很多家庭非常在意家長的個人權威,這無可厚非。然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權威者往往對別人非常尊重。並且,權威與年齡、輩份無關,而和全心全意去信任孩子有能力走好自己的路有關係。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想擁有真正的權威,而不是冰冷的親情權力,我們要考慮的是,在他的路上推他一把,而非逼他走我們期望的那條路。 
二、責任訓練擔當 負責任,是很多家長最“擅長”的。在孩子不理解的時候,父母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是“我都是為了你好!”這樣做的結果,卻往往與家長的願望背道而馳。孩子變得謹小慎微、沒有主見了。那麼,負責任有錯嗎? 負責任是一份重要的擔當精神,是需要大力傳承的一份優秀品質。 值得探討的是,我們有沒有用“負責任”的方式去綁架孩子,並約束了他去為自己負責任的能力? 負責任有一個重要的誤區,就是家長認為讓孩子不犯錯誤,就叫負責任。 孩子會犯錯誤嗎?固然,他的人生經歷有限,考慮問題多有不周,犯錯誤在所難免。然而,我們似乎都不願意看到孩子以“栽跟鬥”的方式成長! 如果你真的不願意看到孩子“栽跟鬥”,那就負責任地去創造孩子“不栽跟鬥”也能成長的環境。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不能,就為他準備“栽跟鬥”後的“金創藥”。作為家長,負責任就是:無論如何,孩子都要成長!  三、寬容激勵自信 寬容是種美德。 世間萬物,角度不同,看法就會不同,更何況是在家庭中。家是情多理少的地方,如果不是什麼原則性、大是大非的問題(這些問題並非太多),就沒有必要非要爭出孰是孰非。 聽說,有的夫妻在牙膏應該從上面還是從下面擠的問題上,都能吵得不亦樂乎。日積月累,許多小事就逐步發展成為夫妻關係緊張的死結,嚴重影響到婚姻的質量。 一旦家庭缺失了寬容,親情也就不能再為孩子提供溫暖。在親情淡泊的家庭中長大,孩心中必然缺愛,自信心就會萎縮。  四、論事不論人 就算你再寬容,也會與別人發生矛盾,除非你是泥人可以隨便捏。怎麼辦? 原則有二,一是不怕、不逃避、勇敢面對;二是就事論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比如和家人在某事上意見不一,那就在此時、此地解決,不要帶著個人情緒和成見,別老想以前他(她)犯過什麼錯,現在又如何。如果那樣,只會激化矛盾,衝突加劇,問題無法解決。 遇事開放的態度對待,才會對別人的看法不固守僵化,才能做到論事不論人。  五、欣賞帶來融洽 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被人欣賞、接納。善於稱讚、表揚別人的人,是受歡迎的人。 發自真心的讚賞,在給別人帶去快樂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融洽的人際氛圍。  六、真我鍛造激情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幫助孩子發現真我,一是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二是從內心深處接納真實的、現實中的我。 接受自我的人,是自信的人。不要為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因為那樣做的結果會壓抑自己的本性,長久下去會感到迷失自我,勢必影響心理健康。 也不要刻意去改變別人,那是勞而無功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別人。 一旦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他的心中就充滿了激情。即使面臨再大的挫折,他也不會輕易言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