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朋友玩遊戲,一個胖頭胖腦的2歲小男孩嘟嘟閉上眼睛就說“你看不到……看不到”,5歲的小女孩藍藍受不了,“媽媽,弟弟這智商不能跟我們一起玩,趕緊抱走!”幾個5,6歲的小孩子玩了起來。 “1,2,3……10,我來了!”6歲的木木閉著眼睛大喊,其他小朋友都躲到了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藍藍本想躲到牆角的小樹後面,但剛走到牆角,就摸到牆角一棵樹的樹洞,這樹洞半米高,裡面都是空的,一看剛好可以蹲著藏身。藍藍先把腳踩進去,然後上半身也藏進裡面。“毛毛,我找到你了……哈哈,萍萍,我也找到你了……” 隨後就是一陣安靜,藍藍納悶了,“難道他們都回家了?要不我出去看看……不行不行,萬一他們故意不作聲引我出去怎麼辦?再等等看!” “藍藍,你弟弟摔倒了,趕緊看看受傷了沒!”藍藍心裡緊張,正想出去,轉念一想,“不行,木木詭計多端,一定是耍詭計引誘我出去,不要相信他!”正在猶豫間,“哈哈……我發現你了!”一抬頭木木的小眼睛已經出現在樹洞外。 “你怎麼找到我的?”藍藍不服,沒想到識破了木木的諸多詭計,最後還是被發現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木木指了指樹根處,原來樹根處剛好也有一個洞,一眼就能看見藍藍的粉紅色布鞋。  躲貓貓遊戲,你小時候一定玩過,並且百玩不厭。不僅是因為年幼的孩子在發現藏身的孩子的那種成就感,還因為自己找到了一個讓別人找不到的藏身之所而沒被發現而沾沾自喜,但有時候也會經歷別人已經出現在身邊但暫時未發現自己的那種驚險和刺激,還有被無意發現的那種沮喪。每次的過程都不同,正是如此孩子從中能發現無窮的樂趣。但是,作為父母的你,知道躲貓貓對孩子有諸多好處嗎? 孩子會變得專注 當孩子作為尋找者時,他閉上眼睛的那刻,會專注地聆聽其他小朋友的動向,跟隨聲音初步判斷他們的位置,聽覺會更敏銳,頭腦中也會出現相應的情景,會促進孩子想像力的發展。 接觸規則
孩子們在躲貓貓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已定的規則,否則會被其他小朋友抗議。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眯著眼睛偷看不行、還未數到某個數字便睜眼尋找犯規、找到的孩子就是失敗者不準抵賴、找不到失敗了下一輪你還是尋找者,每一個孩子都必須遵循這樣的規則,否則遊戲就不能進行下去。孩子也漸漸懂得了某些事情要遵守規則才能運轉,也有利於孩子的社會交往。 懂得等待,即使著急也要忍耐 作為尋找者,必須數到10或某個數字才能實施尋找,即使知道了某個小朋友的位置,也要數到10才能進行。而作為被尋找者,他們往往會迫切地要驗證自己所藏的位置是否夠隱蔽,但是不能主動證明,只能等待著尋找者宣告失敗。孩子從中懂得了事情都會有一個過程,著急會將事情搞砸。  學會總結 一些聰明的孩子在玩了幾次後,就能知道某些小朋友總喜歡藏的位置,比如小A總喜歡躲小樹旁;小B總喜歡躲在雕像後面;小C是個鬼靈精,每次藏的地方都不一樣;小D有個特徵,每次聽到小鳥的聲音就會傻傻奔出來等……觀察總結,試錯驗證後再總結,孩子的思維邏輯得到很好的鍛煉。 心理的較量 從藍藍躲貓貓的遊戲中可以看到,捉迷藏其實是個鬥智鬥勇的過程,這過程其實跟警察抓小偷很像,被尋找者需要沉著冷靜,不為外界的幻覺所迷惑,也要堅守心中所認定的,這就是自信和淡定,還要考慮到自己是否夠縝密,是否有哪些破綻被無意暴露在外。在遭遇了失敗後,他們會思考如何才能藏得更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其實非常考驗孩子們的心智和思考能力,對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場最廉價卻最有效的腦力遊戲。 心智逐漸成熟 時常會見到一些較年幼的孩子,他們會沉浸在自己可愛的天地裡,比如上文的嘟嘟“閉上眼睛就是天黑”,還有些小朋友用帽子或毛巾蓋住頭就以為別人看不到,這些讓人笑得淚崩的表現,是孩子的心智未成熟的表現,他們以為自己看不到的別人也看不到。當他們經歷了幾次躲貓貓被發現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當初的幼稚,心智就能得到成長。 不要讓孩子的童年有遺憾哦,趕緊陪孩子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