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孩子是不對的,這我們都知道。可如果不打不罵,該怎麼教育孩子呢?看完本文,你會找到答案。 第一幕  嘟嘟在客廳裡玩耍,覺得有些饞了,就偷偷摸到廚房去拿冰淇淋吃。結果一不下心,“哐”的一聲,嘟嘟把一大桶牛奶打翻了,整個廚房的地上都流淌著乳白色的牛奶。 媽媽聽見聲音進來了。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呢? 方案一:媽媽沖進廚房,把孩子揪住,“你怎麼回事你!叫你別調皮,叫你別偷吃,你看你幹的好事!”說不定還要賞孩子幾個巴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 方案二:媽媽理解孩子,並安慰孩子,“沒事的,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們一定小心好嗎?”孩子點點頭。這種做法表面上是在尊重理解孩子,實際上沒有給孩子任何失敗的經驗,沒有起到教育意義,反而是在縱容孩子。 那身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做呢? 媽媽說:“嘟嘟,家裡的牛奶都被你弄灑了,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沒有牛奶喝了,你要怎麼補償我們呢?用你的冰淇淋補償好不好?”
嘟嘟不情願地說:“可是我也沒有牛奶喝了啊。” 媽媽說:“可是,是嘟嘟把家裡的牛奶灑了啊。” 嘟嘟想了想,答應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媽媽又說:“那麼,嘟嘟這兩天的冰淇淋就是媽媽爸爸和奶奶的了。而且,嘟嘟來把廚房地板用拖把洗一洗吧。” “啊?”嘟嘟瞪大眼睛。 “嘟嘟把地板弄髒了,就要負責弄乾淨。”媽媽笑著說,“媽媽教你。” 媽媽拿來拖把,開始教嘟嘟怎麼拖地。 從媽媽的教導裡,嘟嘟學到了這幾點:一、對別人造成損失要補償;二、做錯了事要知道負責任;三、學會了拖地這一家務活。  第二幕 嘟嘟在門口玩泥巴,小手玩得髒兮兮的,媽媽喊吃飯了,嘟嘟來不及洗手,就把小髒手在弟弟衣服上擦了擦。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媽媽看著弟弟的髒衣服,又看了看嘟嘟的小髒手,不由得笑了。 媽媽說:“嘟嘟,把髒手擦在別人的衣服上,這樣很不禮貌,也不尊重別人!” 嘟嘟無所謂的背著小手,嬉皮笑臉地沖媽媽笑。 媽媽說:“弟弟的衣服髒了,嘟嘟你說怎麼辦呢?” 嘟嘟說:“那就洗唄!” 媽媽說:“那好,叫弟弟脫下來,你拿去洗!” 嘟嘟大驚失色:“什麼,我洗?” 媽媽笑眯眯的說:“你弄髒的,當然你洗啊。而且弟弟沒有換的衣服哦,所以要先穿你的。” 媽媽帶著嘟嘟洗衣服,讓嘟嘟明白了把髒手擦在別人衣服上是不對的,自己做錯了事情要負責任,另外還學會了洗衣服。  第三幕 嘟嘟寫作業很不認真,作業本上的字跡跟狗爬似的。爸爸看了很生氣,非讓歡歡重寫,嘟嘟本來就不想寫,跟爸爸一慪氣,就把筆一扔,說:“不寫了!我不寫了!” 媽媽就跟嘟嘟說:“嘟嘟,你不喜歡寫作業是吧,那好,媽媽替你做決定,你以後都不用寫了。” 嘟嘟瞠目結舌,“可是,可是老師會說我的。” 媽媽說:“那媽媽就去跟老師說,你不讀書了好不好?” 嘟嘟問:“我不讀書了,就不能去學校跟同學玩了。” 媽媽說:“是啊,別的小朋友要上學,你不上學的話,也跟媽媽一樣去上班好不好?” “不好!”嘟嘟大聲說,“我要去讀書,我要寫作業。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總而言之,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情是要負責任的,讓他知道做了某一件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當他發現這樣的後果是他不願意承擔的,他自然就不會這樣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