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孩子無法專注做事情時,父母不要什麼事都要插一手,做個懶父母吧,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獨立性更好,所以,在必要的時候請你走開。 很多孩子過了2歲之後,就能主動安靜下來,因為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喜歡研究,就會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人打擾他,興趣就會保持相當的時間,並維持一定的強度。如果孩子常常專注的做一件事,這種專注力就會逐漸變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質。如果孩子的專注總被打擾,那麼孩子的關注就會慢慢喪失掉。 所以,當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請你離開! 1.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請你離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家長陪孩子睡覺危害多多。一來大人和孩子擠在一處睡覺,在一個局促的空間內,空氣必然變得不那麼新鮮,父母肯定會與孩子“爭奪”有限的氧氣,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二來孩子年紀小,有些時候睡覺不那麼沉穩,如果父母在親昵的時候遭遇孩子醒來,那不僅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來孩子如果一直睡在父母身邊,就會對父母產生過度的依賴,這會讓他們將來很難融入集體生活,獨立性差。所以,父母陪孩子睡覺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2. 孩子學習的時候,請你離開。 許多家長習慣孩子學習的時候在一旁“作陪”,以便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能夠及時的輔導,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能夠及時的糾正,一旦孩子養成家長陪在一旁的學習習慣,他們漸漸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也就在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權利。 3. 孩子吃飯的時候,請你離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個“離開”不是讓爸爸媽媽不跟孩子同桌吃飯,而是讓孩子獨立使用餐具,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在他們不想吃的時候,不要拿著餐 具硬喂,不要強迫他們吃不想吃的食物(當然可以適當地進行引導)。很多家長都習慣於拿著勺子追著孩子餵飯,這個習慣非常不好,因為這樣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 自主思考和選擇的能力。
4. 孩子做家務的時候,請你離開。 很多父母是不捨得孩子做家務的,總覺得讓孩子受哪怕是一點點的累都會覺得心裡不安。實際上,讓孩子適當的做一些家務正是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能力,也是讓 他們懂得,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是家裡的主人,他們也需要為這個家庭出一份力。在孩子做家務之前,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地給一些建議,但在孩子做的時候, 就不要一直在旁邊指手畫腳,而應該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可以事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而且,如果孩子做的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相信他們是能夠完成得很好的,千萬不要小瞧了孩子的能力哦! 5. 孩子在和朋友玩耍的時候,請你離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只要你確認了孩子是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遊戲,那麼就別不錯眼珠地盯在一旁,生怕他們會發生跌倒呀,打架呀之類的狀況,有家長在一旁管製,會讓孩子覺得畏手畏 腳,玩得十分不盡興。家長們就應該讓孩子們盡情揮灑他們蓬勃的性情,不要幹涉任何一個他們與社會、與人接觸的機會,他們自有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這些事情你永遠不要試圖代替。 別打擾孩子 做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和協助者 打擾,使孩子失去了專注的能力; 打擾,使孩子缺乏獨立性; 打擾,使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興趣。 在自由和不受打擾的前提下,專注的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質,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孩子成長的環境總是充滿了幹擾的因素。父母應該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做孩子的觀察者與協助者,孩子能夠獨立玩耍的時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你的滿意度,你都要耐心的欣賞,孩子需要你一起玩的時候你要積極的參與,當他有困難的向你提出幫助請求的時候,你可以引導他解決。孩子不喜歡你扮演“教師”角色,而是希望你是觀察者、協助者、鼓勵者,這樣孩子的獨立性會得到培養,專注力也會充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