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家寶寶18個月,喜歡仍東西,不是因為生氣,往往是興奮或不想要了就仍,越仍越高興,說也不聽,吃的、餐具、玩具,所有的都仍,這是為什麼?
答:小兒長到8~18個月時,神經係統迅速發育,動作發展已有了很大進步,雖然常常獨自玩,但他不甘心寂寞,常將手中玩具扔到地上,扔完一個又扔一個。沒等你轉身他又把玩具扔到地上,等待你再撿起來給他。如果媽媽揀起來,他還接著扔,有時甚至扔的比揀的還快。他邊扔邊笑,情緒很愉快,顯得很開心。小兒為什麼要這樣呢?其實,這就是孩子最初的人際交往。首先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用扔玩具吸引成人和他玩;同時借著扔玩具來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我不但站起來了,還會把東西扔出去;孩子都喜歡聽玩具掉下的響聲,喜歡看球掉地後蹦跳滾動的樣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嬰兒在發育的進程中,手的探索動作的發育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寶寶小一些的時候,手的伸肌發育不成熟,不會將手中原有的玩具放下再去取第二件玩具,而是無意識地將玩具滑落或扔掉。1歲左右,嬰兒手的伸肌發育趨於成熟,能隨意鬆手,他能自然地向前方拋球。寶寶逐漸對玩具的拋落運動感興趣,對於著地點和著地時的情形感興趣。思維也開始發展,能有意識地拋擲玩具來觀察落點和著地的情形,並且學會讓成人撿起來再允許他扔,以此發展與成人的交往遊戲。
其實,孩子扔東西並不是壞事,而是這個時期的年齡特點。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孩子在反復扔東西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扔的動作和扔的物體之間的關係;認識到扔不同的東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發現物體更多的新屬性,而使孩子對物體獲得更多的認識。例如,他每次扔球,都能使球滾動起來;扔響鈴棒,能發出聲響但不滾動;扔下毛巾即無響聲又不滾動。孩子在扔東西的過程中不僅能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快樂,而且能增長不少見識和經驗。在孩子扔下和父母揀起的過程中,建立了“授受關係”,發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在動作和語言的交往中,使孩子的認識能力不斷發展,同時訓練了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總之,“扔東西”是8~18個月左右孩子的遊戲方式,它不僅鍛煉手的伸肌發育,還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
孩子扔什麼東西是沒有選擇的,當然不會知道什麼該扔,什麼不該扔。而且這個階段正是吃飯會弄得亂七八糟的時候,不過,如果你在他吃飯時和他坐在一起,通常就能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當他想把碗裡的飯扔出去時,你就能平和而堅定地告訴他不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把碗抓住,以免摔在地上。不要用漂亮的、容易打碎的瓷器喂寶寶吃飯。要儘量使用帶吸盤的、能吸在桌子或兒童餐椅盤上的兒童餐具,這樣孩子就拿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