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欺負你的孩子,怎麼說,都說不聽,
這時你會怎麼做呢?
這位父親,不只教孩子「打回去」,
甚至還告訴他…
有人打我,我怎麼辦?
告訴老師,卻沒有用
「爸爸,今天,王小紅又打我了?」
「啊,怎麼又打你了??
那她今天為什麼打你呢?」
「我玩積木,她也要玩,
我不給她,她就打我。」

「誰先拿到積木的?」
「我先拿到的。
我已經拿在手上玩了,
她來搶,我不給她,
她就打我。」
「她打你,你怎麼辦?」
「她打我,我就哭了。
然後,老師來了,
我就告訴老師了。」
「老師怎麼處理的?」
「老師罵了她,
不許她再打人……」

「那你現在難過嗎?」
「難過?老師批評她,
她也不改,她老打人。
| sponsored ads |
|
|
| sponsored ads |
」
這算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接著幫助她辨清是非對錯。
「你們倆這個事情,
是誰不對?」
「是她不對?
是她搶我積木玩,
先動手打人的。」
「好,她不對,
那你要不要報告給老師?」
「要?遇到麻煩找老師……」
「老師知道後,
有沒有批評她?」
「老師批評她了?
可是,可是她不聽,
過一會兒她又打我,
我心裡很難過。」

「你心裡難過,你想怎麼辦才能不難過?」
阿淘不言語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那時候她太小了,她的人生裡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麻煩。
說到這裡,算是辨明瞭是非對錯,下面進入解決問題階段。
| sponsored ads |
|
|
| sponsored ads |

有人打你,你要立即還手
小孩的問題,只有小孩能解決
「那她打人,該不該打她?」
「該打?」「她該打,那誰去打她?」
阿淘又不言語了。至此,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她:
「好,爸爸教你:她再打你,你就打她。
她打你,你要當時、立即就還手,這樣她就不敢再打你。
她打你的時候,你不要先哭,不要等哭完了再還手,也不要等老師來了再還手。
因為錯過了時機你再去打她,往往大家只看到你打她,就會以為你先動手的。
她打過來,你要立即打過去。她踢你一腳,你立即還她一腳。

另外,這種 2 個小孩之間的小事情,也不要去報告老師。
| sponsored ads |
|
|
| sponsored ads |
小孩打鬧,讓老師處理,老師也只能罵她幾句,安慰你幾句,
解決不了你倆的矛盾。所以,不要依賴老師,
也不要依賴父母,依靠你自己去解決兩個人之間的矛盾。
爸爸告訴你:要是有人動手打你,你要立即還手打他。這樣,對方才不敢欺負你。」
阿淘吃驚地望著我,繼而又哭起來,眼淚汪汪地說:「爸爸,我不敢。」

我笑起來,對阿淘說:「來?爸爸跟你先練習練習。
你敢不敢給爸爸一拳?我給你一拳,你還我一拳;
我踢你一腳,你再還我一腳……」
這樣拳來腳往,我陪她練習了幾個月,
一直到她能夠條件反射般地反應才罷休。
從那以後,阿淘被同伴欺負到哭的事情也少了。

當然,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一勞永逸,
這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方式,
也只有在雙方力量相當、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裡,家長還要跟小孩滲透各種自我保護方式。
| sponsored ads |
|
|
| sponsored ads |
譬如,當遇到力量懸殊的對手時,小孩就不能「硬碰硬」,
而需要另外尋找各種各樣適宜的辦法。
無論如何,首要考慮的總是保證自己不受到傷害,
另外要告訴小孩,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向大人求救。

大人,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父母不可能永遠保護孩子
阿淘小學四年級時,寫過一則小作文《惡作劇》,
從中可以窺見她與同學間那種既相爭又友愛的同伴關係:

平時與同學惡作劇一下,也是挺好玩的。
有一次,我從外面回來,打算抄黑板上的作業,就順便借邱宗乾桌子一角抄。
邱宗乾裝作撿橡皮的樣子,趁我不注意,順手把我的鞋帶解了,
我哭笑不得,想去解他鞋帶,沒解成。我就叫他讓開,讓我坐到我的座位上去。
進去之後,我就順勢往牆上一倚,邱宗乾要坐下來,我心生一計,說時遲,那時快,
我在邱宗乾屁股剛要坐上板凳的那一瞬間,腳在他椅子上用力一蹬,
「嘭?」邱宗乾坐到了地上。
我大笑一番,邱宗乾沒生氣,
說了聲:「我嘈?」
我說:「誰叫你解我鞋帶呢,惡有惡報哦。」

也許有人不同意我這種做法,認為這是教小孩使用暴力。
我有個好朋友也曾為此糾結,她先生要教小孩「以暴抗暴」,
她要教小孩「文明禮貌」,鬧了不少有趣的意見。
| sponsored ads |
|
|
| sponsored ads |
有一次我們說到這事,我表示支持她先生,
並把理由說給她聽,她說:「這下想通了。」
幾歲的小孩子能有什麼暴力呢?
有小孩推你,你還手推他,
有小孩踢你,你還踢之,傷不了的。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總之要回擊。

有人侵犯你,你不還手,委曲求全,小孩子就容易陷入不安和鬱悶的境地。
如果受到侵犯,或者受到冒犯,當時當地就予以還擊,既可以憑實力
與同伴建立平等的關係,又在當下就宣洩了壞情緒,保證心理健康。
父母不可能陪伴小孩一輩子,老師不可能時刻在小孩身邊,
小孩子遭遇人際方面的麻煩,遲早得自己去應對。
)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大人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