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對於 80 分的女生而言,她們從高中、大學時期往往就意識到「自己條件還可以」這件事。所以儘管前面一定還排有班花、係花、校花之類的女生,但因為一路以來都有男生對自己感興趣,所以從來不覺得自己該有危機意識,更不會像那些自覺條件不夠好的女生那樣,在很早的年紀就積極找尋結婚對象。
既然自己條件還可以,往往就會希望能再多看看,找到一位「更能與自己匹配」的男性。更因為從學生時代就有男生在周圍環繞,所以一直以來她們也都習慣於「等待追求」。
可是被動等待有個很大的問題,在於當事人會對於「市場多空變異」的敏感度較弱,常常不會在第一時間意識到男人策略的轉變,而很容易會一路「等待到底」。
等到三十歲附近時,才會開始不斷感嘆怎麼來追求的人,越來越不是自己喜歡的男性;而自己喜歡的男性,怎麼隨著年紀越大、越不願意花時間心力來追求自己。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更糟糕的是,這策略往往要到快突破三十五歲時,才驚覺自己不能繼續「被動等待」。可是屆時要再調整策略,往往已經毫無籌碼可運用了!
換言之,如果 80 分的女生們在二十歲時不夠積極、三十歲時又隨緣,等過了三十五歲,又還想要遵循理想中的交往模式,步入婚姻與家庭,狀況很容易不如預期,進而造成 80 分的女生為此心煩、失落,甚至產生自我厭惡的情緒。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等待追求」是一個女性幾千年來一直採用的策略。所有媽媽不都教女兒別對男人顯露興趣,不能倒追男生,要等男生主動來接近嗎?換句話說,這方法一定某種程度上是有效的,女性才會用了幾千年之久。但為何這種方法卻被我說成是危險策略了呢?
這個被動的策略方法本身其實並沒有任何不對,90 分的女生還是應當使用這一招。只是因為近十年來,戀愛市場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至於「80分女生」若持續使用「等待策略」將會變成很糟糕的一項組合。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