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橙橙媽去學校接孩子放學時,聽到班主任悄悄告訴她:“今天上課時我問大家,你們的爸媽業餘時間都喜歡做什麼?你知道你孩子怎麼回答嗎?”
橙橙媽搖了搖頭,只聽見班主任說:“橙橙大聲回答:我的爸爸媽媽下班後在家喜歡玩手機。媽媽經常教育我說看電視、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但是她自己總是在玩。”
聽完橙橙媽臉紅了,只好尷尬地沖老師笑。回到家後,橙橙媽第一次放下了手機,把女兒橙橙叫到跟前,問她:“女兒,你是不是很不喜歡媽媽?”
沒想到橙橙眼眶泛淚,搖著頭心酸地說:“媽媽,我害怕我不是你的孩子,手機才是你的孩子。”
橙橙媽愣住了,喃喃道:“怎麼會呢?你就是我們最疼愛的女兒。”
這時候女兒卻不願相信地說:“你做什麼事都帶著手機,從來都沒有想過多看看我,陪陪我。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說完,女兒轉身跑回房間,把門緊緊地關上了……

對於家人來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別讓手機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第三者。據一份親子關係報告顯示,親子關係存在七大主要問題,其中一項尤其值得人們關注——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看手機。可見,玩手機有時候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種“冷暴力”,對孩子是傷害。
除此之外,前段時間有一篇3年級小學生作文《爸爸看手機》也同樣在抗議家長玩手機而忽略孩子。原作如下:

在作文裡,孩子更是傷心地寫道:“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進來跟我一起看書、玩、畫畫,可我叫完後,爸爸沒聽見,還是沒有進來,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終於把爸爸叫進來了,爸爸進來的時候還拿著手機……我爸爸在廁所解便的時候,也在看手機,爸爸解完便了,都不知道出來,還在裡面看手機……”
或許很多爸媽都做過類似的行為,無形中冷落了孩子,自己也深受手機依賴症的影響。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想而知,當小小年紀的孩子也被父母帶動,沉迷在電子產品的世界裡時,自然也就不再認真對待學業和人際交往了。到那時,家長再對這個問題引起重視,是不是已經太遲了?

如非必要,請把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用來陪孩子吧!想對孩子好,陪伴必不可少。有的爸媽玩手機時見到孩子過來親近他,反而露出不耐煩的情緒,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言傳不如身教,我們做父母的更應該管住自己,說服自己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從而調整好心態去和孩子相處。
爸媽可以帶孩子積極與人交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比如唱歌、郊遊、健身等,儘量通過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樣化的娛樂活動去釋放壓力。孩子也會在這樣的陪伴中感受到你們的關懷。

和孩子約法三章,少玩手機。有些孩子從小接觸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一發不可收拾,父母稍不留神,可能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也傳播給了年幼的孩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相互監督,
比如“吃飯時就要把手機收起來”、“出去散步時就把手機放家裡”、“看書時不要分心玩手機”、“超過晚上9點就不碰手機”……慢慢地,父母和孩子都能在這些“多餘的時間”找到更多值得做的事情。
不要讓孩子心酸抗議父母“手機才是你的孩子”,更不要讓孩子以為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就是玩手機。爸媽們都想好好愛孩子,愛孩子不是買一堆零食和玩具包圍著孩子,而是每天潤物細無聲。教育好孩子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孩子的教育不能從頭再來,放下你的手機吧,再不陪孩子,他們就長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