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心源性猝死事件頻頻發生,並且悲劇主人公都是年輕人,而猝死的誘因不外乎是一個字——累。醫生表示,猝死前並非毫無徵兆,年輕人需注意到身體發生的細微變化。
案例:身體很好的他突然發生心源性猝死
去年11月,在杭州市中醫院急診室,又有一位年輕人發生心梗。
33歲的吳先生最近幾天連續加班,某天下午,他突感胸口不舒服,到了下午3點,在同事的陪同下,他來到急診室。
「胸悶、胸痛」,吳先生反覆跟醫生說。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聽到他說胸痛我們都很警惕,懷疑是急性心肌梗死,馬上扶他進搶救室做心電圖。」
醫生說,短短10分鐘,吳先生突然沒有了意識,心電監護儀顯示室顫,隨即心跳就驟停了。
「心源性猝死!」醫護人員馬上進行胸外按壓、除顫,15分鐘後,吳先生恢復了心跳。
心內科導管團隊的醫生們冒著風險,為他做了急診介入手術。
原來吳先生心臟上兩條大血管都堵了,一根完全閉塞,一根堵了40%!
雖然脫離生命危險,但急性心梗已讓吳先生一部分的心肌壞死,康復後,他的心臟功能可能變差,還有再次出現心律失常的可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二三十歲猝死的年輕人在增多
「近幾個月,我們已搶救了好幾名心梗猝死患者,除了吳先生,還有兩位是二十多歲的留學生,都是男性。」
醫生表示,他們有相同的特徵:壓力大、運動少、熬夜、喜葷、抽煙、喝酒。
「而且都是入院後才突然出現心律失常。」
吳先生身高1米78,體重80公斤,稍胖,但另兩位患者身材並不胖。
中醫院急診科醫師葉遠玲說,心梗和胖瘦沒多大關係,關鍵原因還是熬夜。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熬夜後代謝功能減弱,血液黏稠度上升,代謝產物更容易沉積在血管。」
為什麼猝死的都是年輕人?
葉醫師解釋,老年人的血管狹窄大多已有3、40年的病變過程,血管的側支循環已有代償功能,不太容易發生猝死。
年輕人不一樣了,心肌活躍,出現狹窄後,加上喝酒、抽煙等刺激,血管突然痙攣收縮,就會發生急性心梗,病程通常很急。
左胸、左肩持續性壓迫感要重視
葉醫師說,心跳驟停後,如果在1分鐘內立即開始心肺復甦、除顫,90%可復甦成功。時間一久,心肌越可能壞死破裂。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吳先生是在單位發生猝死,超過5分鐘就沒有救回來的可能了。
她提醒,猝死前也會有先兆,如胸口正中偏左一個手掌的位置出現持續性的壓迫感,左肩、左手臂內側出現疼痛感等。
假如這種疼痛持續5-10分鐘要警惕,馬上到醫院做個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
如果休息後能緩解,說明是心絞痛;無法緩解則可能是心梗。
另外,長期心絞痛不重視,也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來源:39健康網
文章來源: http://www.tjfer.com/detail/g6489611481762497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