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授權請與原作者聯繫,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這樣的紀實不可多得,
雖然是落後的年代,
也應該被記住和流傳。
而如果沒有這些照片,
我們從史書裏得到的
更多的只能是想象。
1839年林則徐虎門前一把大火,
讓佘毒中國的鴉片熊熊燃燒。
然而也是在這個時候,
世界上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誕生。
雖然中國百年前的照片紀實少得可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但終究還是有那麼幾個英國人,
給我們留下了 「真實的印記」 。
當清朝老祖宗們忙著做買賣、打官司、吸鴉片、挑轎子的時候。 他們走進天朝被撬開的大門, 把那些珍貴的瞬間永遠地紀實了下來。
從清朝人略顯木訥的神情裏, 近代中國珍貴的影像記憶得到了追溯。 原本只能想象的過往, 就此成了一幅幅握得住的「親眼所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William Saunders,
是1870年代活躍於
上海灘的商業攝影師。
他開了一個森泰照相館,
做著擺拍清朝民生的「暴利生意」。
徐潤芝肖像圖 By William Saunders
他涉獵的內容和題材眾多,
從日常生活到風俗節慶,
其中也不乏官員、罪犯等,
尋常百姓惶恐不已的畫麵。
官員出行
從這張照片裏我們看到了 封建時期官員出門的「大排場」 , 幾塊牌子高舉「肅靜」、「迴避」 還要配上官銜牌、鐵鏈、烏鞘鞭和眾多隨從。
並且聲勢浩蕩的「鳴鑼開道」, 提醒避讓。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該犯人被判斬首示眾
清末民初西方出版的
有關中國的很多圖書中,
大量採用了他的作品,
這些照片在西方,
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是當時東西方視覺文化交流的
第一扇窗子。
他的作品常在《遠東》等雜誌發表。
泰勒·貝內特稱䵰為
「主宰了上海攝影界27年的攝影家」 。
小吃擔與抽煙者 By William Saunders
William Saunders也甘願
把照片當做「外交大使」,
高興地賣給西方媒體和遊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雖然他的用意就是為了賺錢,
但是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
他 都代表著十九世紀中國紀實的最高水平。
三寸金蓮 By William Saunders
他的照片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利用」,
但 至少我們能從這些封建畫麵裏,
看到許多巧妙的點滴,
從而試著找回民族記憶。
雙人桎梏 By William Saunders
可以說在客觀上,
由他構建起的時代畫麵,
至今依然影響著西方人看待中國,
以及我們認識自己過去的目光。
Thomas Child
玉帶成環 By Thomas Child
Thomas Child非常鍾情於圓明園,
他拍攝了大量北京及周圍的建築和風景。
常常採用濕版照片工藝攝製照片,
並且所有的照片都有親筆簽名,
這對於早期攝影師來說可不多見,
可以說是有才又「騷氣」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圓明園遺址
他的作品常用蛋白銀製片方式,
畫麵細節度高,色調偏冷,
把大景觀捕捉得十分細膩。
水法巴洛克門
他在構圖、光線等運用上造詣極高。
在相機剛被發明的年代,
很少有人能給出所謂的「攝影教學」
大多攝影師都是野路子自學成才
而他是少數受過攝影教育的人。
就算是黑白模糊的老照片也很顯而易見的到位景深感, 建築的恢弘感隔著兩個世紀也依舊能感受到。
一家鼻煙店
Thomas Child的作品是如今北京歷史建築的珍貴數據庫。 常常被國內外用於19世紀北京建築造型或種類的史實參考。
某街角
可以看到當時的交通工具,
還是馬車和黃包車,
民眾的衣服也是千篇一律的深色,
街道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寬敞的。
雪景襯著人景,
在一星半點的熱鬧中更多的還是,
被塵封住的寂寥和閉塞。
渾天儀
John Thomson
1862年,John Thomson開始了
他耗時十年的遠東的行攝之旅。
用影像記錄了遠東的人、風景和文化。
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來自 不同階級的生活。
他用對動作的捕捉來表達社會反差,
承載並過渡人文感受。
在晚清這個獨特時期,
封建和新潮的共處充滿火藥味。
他的作品就像是導火索的那根繩子。
恭親王 By John Thomson
他說中國人誠懇又好客。
於是把晚清時期的風土人情,
用鏡頭忠實記錄,
製作成中國的名片交給整個世界。
某富家太太
「任何一個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及能使對方理解的外國人,
都會喜歡上這塊土地。」
John Thomson對於中國的態度是友善的,
這種思想感情也表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
可以說相較於商業同僚們對中國 「道具似的擺弄」, 他更像是一個嚴謹而謙虛的朝聖者。
用低飽和的上色給了黑白照片一些靈魂,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勞動人群的皺眉,
和富家子弟的雙目無神、精神頹散。
這其實也是清朝典型的社會風氣。
權勢者貪圖享樂不願意改變,
受難者只能接受現狀無力改變。
某兒童商販
清朝可沒有「禁用童工」的概念,
當時的教育並不普及,
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學,
窮人家的呢? 就上街做買賣吧。
從孩子略顯尷尬的天真笑容中,
顯然他是答應了攝影師的拍攝要求。
身上背著笤帚、碗刷等廉價貨,
年幼的他也許並不理解貧窮和富貴。
但至少幸運的是,
他的照片被百年後的我們珍惜和尊重。
有錢人家的小姐和市井婦女
這幾個英國人用相機洗刷了
遮蓋住百年前中國真正麵貌的沙子。
在國人沒有辦法留住歲月的痕跡之時,
用外國人對東方「蹩腳」的理解,
編織出珍貴的中國復古紀實。
野味小販
這樣的紀實不可多得,
雖然是落後的年代,
也應該被記住和流傳。
而如果沒有這些照片,
從史書裏得到的更多的只能是想象。
我們應該感謝這幾個英國人,
給了我們過去的參考依據。
被塵封的記憶開始甦醒,
撼動起一片砂石碎礫。
仔細一看,那每一顆都是國人的倔強,
以及五千年沉澱下來的隱忍與篤定。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line.me/R/ti/p/%40xwr9905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