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希望你能捐點錢,我們所得的款項都會用作幫助窮困老人的,感謝你!」站著的...不對...坐著的那位女士停在了我麵前,在她的身下是那不可言的輪椅,依稀可看到本屬雙腳的空間,只剩下一片空虛。匆忙的我急忙拿出錢包,將大約幾十元的紙幣塞進那並沒有多少錢的玻璃盒,此刻的我是羞愧的。「謝謝你!」我連忙說了一聲便匆匆離去了,角色仿佛倒置,我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捐款者了。
那位身坐輪椅的女士,既沒有沉淪在身體的缺憾,亦沒有為自己求得他人的援助,反而為可能不認識的老人親力親為,抱著玻璃盒到處尋求大家的幫助和注意,到底是人開始疏忽了,還是我們的善心沒那麼清澈了?
電視上經常有不同大大小小的慈善籌款活動,正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們都以自己、孩子、家庭、公司的的名義以作金錢援助,盡管其中大有求得褔報或宣傳自家的目的,但當你看著一列列名字和金額,仍會想著「看來大家仍然有一顆善心,真好呢!」但願人人都將心比心,不作比較,這麼一來還是美好的,這些光景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起碼是這樣想的。
那麼現在呢?比較常見已經是物資援助了,由學生自組的物資籌集活動,到街上的衣物籌集箱,相比冷清死板的金錢,變得稍微親近接地氣了,更多不同種類的義工服務,給予有需要的社群幫助,他們更進一步感受到他人的幫助和注意,增添不少自身的存在感,於受益者而然,這或許是社會的進步的其中一部分回饋吧。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自稱慈善團體的機構,卻也在發展著,網絡上更曾暴露過不少它們的實際運作,看著版麵上受困人士的圖片和經歷,有善者為求得心安,願以金錢長期援助他們,卻不知並非所有捐款皆用作在他們身上,部分這些機構會將其中部分抽取作執行費,更有少數無良機構借善心者賺取大量的金錢,最後這些多出來的慈善團體不但不能幫助到受困人士,更吸引惡念,不得其所。
最後,想分享一個曾經聽過的趣聞,愈八成全球富豪排行榜都曾捐出大量的金錢,並且越有錢的越有捐錢的意願,求得心安?還是求得褔報?兩者皆可能有,亦有稱地位身份越高的人,承受和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越大,不得不「反饋」,於是才會樂於捐款。無論如何,善心人做善事,異心人做生意,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亦算是有因有果吧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