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孩子有模仿家長的能力,所以瞭解家長陪伴的不同之處很有必要。在傳統的角色分工上,媽媽們習慣於噓寒問暖,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而爸爸們更多是帶孩子玩各種遊戲,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兩種陪伴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表現為三點: (1)在陪伴內容上,父親更多的是與孩子遊戲玩耍,如搭積木,做彈弓,製作風箏等等;而母親更多的是照顧孩子,如照顧吃、喝、穿衣服等。 (2)在陪伴方式上,母親更多採取言語溝通和身體接觸的方式,如講故事,親吻孩子等;而父親更多使用大肢體運動的方式,如把嬰兒高高舉起,亦或是將孩子拋到半空中,但孩子會知道即使自己飛的再高也有父親讓自己安全著陸。 (3)在遊戲性質上,母親與孩子的遊戲大多是語言的和溫柔的,如講故事;而父親與孩子的遊戲通常是觸覺的、刺激的和有挑戰性的,比如父親會和孩子比賽跑的快,爬的遠等等發展力量型的遊戲。此外父親與孩子的遊戲總是與刺激孩子、提高孩子的興奮性密切相連,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和父親玩的時候,像瘋狂的小鳥充滿了激情,充滿了精力,也時常會聽到孩子傳來的哈哈大笑。 那麼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意義呢?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父親與孩子的交往在孩子的心理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是具有與母親交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  首先,父親更多的是遊戲夥伴,是依戀對象,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父親像高山一樣,具有堅毅、果敢、自信、獨立、富於挑戰精神和敢於冒險精神以及寬厚、大方、熱情的個性特徵,是孩子進行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在遊戲和陪伴的過程中,會無意識的將這些品質滲透到孩子的精神世界裡。 其次,父親對孩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性別角色及行為的發展中,父親的角色比母親的角色更有決定性。如果父親的性格比較軟弱,男孩子在性別同一性方面更容易出現危機,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氣質。而在女孩的性別化過程中,父親對於女孩子的女性化行為的表揚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性別化的完成。我們說男性多比較理智,所以父親在孩子的陪伴中多會傳輸一些現實社交中該有的態度和方法,這樣都有利於孩子將來的社交能力的發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母親的陪伴多為感性,在這方面恰恰是不足的。
再次,父親對孩子激發想像力、探索精神、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從父親那兒可以學到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並能通過各種遊戲活動逐步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豐富想像力,培養思考和創新意識,發展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促進自己的認知發展。 最後,父親對孩子的陪伴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生理發育。有研究表明父親的缺失會造成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女孩兒會提前來月經,男孩子會提前發生嗓音的變化。  總之,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依賴母親的陪伴,而在遊戲中更需要父親的加入。既然母親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更加感性,何不把教育之責分出去一半給理性的父親呢?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