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clm02.com/goez1.com/15280/15280_1.jpeg) 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心裡面對學習熱情不足。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裡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就很難發揮。 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來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說父母的心是一種什麼狀態才適宜養孩子。父母怎樣才能燃起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呢?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可以,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那就很難去引燃孩子的熱情。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父母要保證情緒平和,才能起到引導孩子的作用,否則,將會把問題嚴重化,父母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問題更難以處理。 孩子有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幹擾源,如果父母心亂如麻,孩子也會是心神不寧。父母如何才能讓自己心靜如水,當孩子出了問題,不急不躁,不能亂了陣腳,還能夠平靜下來,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面對孩子的問題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家長的內心平靜了,對孩子教育的目標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也不會有任何的效果。 父母怎麼才能做到心清如水,不急不躁呢?其實,就是兩個字:養心。 養心,就是修為自己。修為二字重在修字上,每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如何看待和分析事物,心態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如何處理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同事朋友之間、領導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為”,然而,“為”的怎麼樣,重要的是看自己修煉的怎麼樣。 順勢而為,就是要看清局勢,分析當前有利的因素,找出不利因素。勢,就是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力的高低就能體現出一個人“修”的怎麼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應順勢而為,順勢而為並不是不為,也不是順其自然,放任自由,而是要看清問題的根本所在,不要被表面的一些假像所迷惑。
然而很多父母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現象,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質,更看不到孩子的內心。 父母沒有看清局勢,就著急出手,僅憑自己的經驗,給孩子下了一個定義,不給孩子發表看法的機會,反過來還說孩子太笨了,怪孩子不聽話。 當孩子有了問題的時,不要只顧尋找方法,這個時侯最重要的是停下來,想一想,給自己一個時間,從自身審視一下,哪裡出了問題;也給孩子一個時間,因為成長需要有一個過程,教育需要慢慢來,當停下來的時候,問題也許就已經解決一半了。 在黑夜裡之所以會有恐懼和擔心,不是因為外界有什麼東西,而是因為太黑,看不清楚前方的道路,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所以才會感覺到擔心和恐懼。所以,因為孩子的教育而產生的焦慮和擔心,並不是因為孩子出現的問題所致,而是因為父母的心不靜,心不定,教育的目的不清晰。 當有孩子有了問題,正是需要父母提升自己的時候,不要一味怪孩子,而是要感謝和愛孩子,因為,孩子就好比是一面鏡子,父母從這面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模樣。孩子身上所出現的問題,折射了父母自身還有不足之處。 家庭教育重在養,也就是父母要先養心,不斷地修為自己,給孩子的心營造一份良好的生長環境,父母之心就好比是養魚的水,大樹的根,教育就是以心養心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