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陪伴,一旦錯過,就再也回來了 我們寧可花上半小時去刷和自己可能都素未蒙面的一些陌生人的朋友圈,卻不願意陪伴孩子玩一場捉迷藏微信資訊。 我們寧可花上一小時去看一集根本對自己毫無幫助的影片,卻不願意陪伴孩子讀完一本精彩的故事書。 我們寧可花上更多的時間在一些看似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卻不願意陪伴我們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 那些本應該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的時間,都被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忽略了,到最後你會發現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昵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成人後的情緒與其自身長期的經歷有關,特別是與嬰幼兒時期的經歷有關。比如,嬰幼兒期第一情感需求是感受安全和信任,通過被觸摸和嗬護感受到溫暖,有了安全感後便學習信任。如嬰幼兒時期缺乏親情撫觸,感受不到基本信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難能自信地去獨立探索和學習,每當遇到陌生環境,幼時的不安感就會重現,並主宰心靈。  如今,“失陪”父母已成為一個社會現象,讓缺失看護的孩子面臨種種難以想像的家庭問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唯有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導,才會讓孩子感到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幫助孩子產生安全型依戀,然後培育出一份積極的心態來對外部環境做出反應。愛孩子是一份特殊的“工作”,需要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足夠的時間,有時會令你疲憊不堪,有時又可能讓你感覺枯燥乏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這種陪伴意味著你會更懂孩子,你正在用正確的方法愛他!  有一種陪伴叫隱性失陪 隱性失陪是針對普通意義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意識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兒童養育方面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有一種陪伴叫心靈陪伴 心靈陪伴是空間陪伴、肢體陪伴的升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以感情緊密聯結為基礎的良好關係。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通過真正的、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給他人愛、信任和安全感;從而瞭解他人、關愛他人、相互信任。在兒童養育的領域,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係比採用所謂"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 父母通過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場馬拉松。有的路段可能跑得好點,跑得順利些;有的路段可能跑得差點,跑得蹉跎些。但是,不管跑得好還是差,跑得順利還是蹉跎,都不能等閒視之,更不能心浮氣躁,要有耐心,有韌勁,吸取教訓,總結經。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放下你的手機,其實這一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