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與前進的基地  所謂依附,是指孩子與媽媽之間所建立的愛、親密感,以及強烈的情感關係。我們也常用「繫著母子間那條隱形的感情線」來代表依附行為。對孩子來說,媽媽會展現強大的保護本能和愛,因而成為孩子最可靠的保護者;而孩子依附著媽媽,可以獲得情緒上的安全感及安慰,隨時能從媽媽那裏獲得生存中所需要的滿足。 兒童發展專家特別強調依附的重要性,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依附不只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更對孩子日後的發展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依附,是孩子成長、發展的基地。這不只是一種比喻。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以依附為基石,踩著它成長、發展的。就像一個人想跳躍時,腳下踩著的那塊地必須是堅固的,同樣地,為了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踏著正常的步伐前進,當然需要有塊能與媽媽緊密聯繫的依附做為基地才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相反地,如果孩子在依附行為發展中出了問題,那麽,他整體的身心發展,無論是情緒、身體、認知、語言的發展都會亮起紅燈,這就好比你站在一塊不穩固的石頭上,別說是在上頭跳,就連站都無法站穩。 這裏有個例子可以清楚地告訴我們,究竟依附對孩子的身體發展有什麽樣的影響。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育幼院裏嬰兒死亡率高的原因,與生活在那裏的孩子無法擁有值得依附的對象,有很密切的關係。育幼院裏雖然具有完善、舒適、衛生的環境,孩子在哺乳、沐浴、換尿布等基本需求也都能得到滿足,但還是無法如大家所期望的,減低嬰兒死亡率。但是,只要將嬰兒從團體保育係統移轉到家庭保育係統,嬰兒死亡率就能顯著降低。這點正好反映出,孩子需要得到「一般化照顧」,才能生存;也就是有人能夠回應孩子的微笑、和咿呀學語的孩子對話;有人能夠用溫柔的雙手抱著孩子,與孩子有直接的接觸,在在說明「依附關係」比什麽都還要來得重要。 依附關係對孩子的身高與體重也有直接的影響。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在團體保育機構中,長得較討喜的孩子總是比其他孩子的成長速度快,這與照顧孩子的保母們紛紛搶著要抱他有很直接的關係。無法培養出安定依附關係的孩子,往往會比一般孩子的體重輕、較嬌小。 依附,對孩子的認知發展又有什麽影響呢?一個孩子踩著學步車往廚房裏頭鑽,碰巧流理臺的抽屜是開著的。這時,很少有孩子會直接去翻抽屜理的東西,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先觀察媽媽的表情,看看做這件事是否安全,如果媽媽允許了,他才會去探索抽屜裏的世界。但是,未能培養出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根本無法從媽媽那裏確認自己是安全還是危險,也因為無法得到媽媽的保護,總是處於不安的狀態,對於探索世界,自然也就變得消極。隨時保持好奇、勇於探索的孩子與消極、不常探索的孩子,在認知發展上當然會有差異。 對孩子來說,媽媽的存在就等於是一個「安全基地」。當他到處探索世界,感到厭倦,或是受到傷害,或者感到不安的時候,總是會回到媽媽身邊,尋求媽媽的慰藉及鼓勵,從媽媽那裏得到力量,再重返自己的探索世界。媽媽是一個給孩子安定的依附、擁抱孩子心靈的避風港,也是一個前進基地,提供孩子源源不絕的力量。
在孩子滿兩歲前,用心與孩子建立親子間的依附關係  出生約八週左右的嬰孩,已經能分辨誰是他的媽媽,但在這之前,他會透過哭和笑來與眼前的每個人交流。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出生八週後的孩子開始會比較常對著媽媽笑,一旦媽媽離開視線範圍,也會立刻不開心。六~八個月大的孩子,開始對媽媽產生信賴與依附、會怕生、討厭與媽媽分開,這些都和孩子與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有關。 在孩子十~十二個月時,依附關係大致形成後,即使孩子正在玩,也會偶爾觀察一下媽媽的表情,好確定自己所處的狀況是不是安全。這時期的孩子將媽媽當做是一個探索世界的視窗、一個安全基地,並漸漸發展自己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世界的動機。而這份安定的依附關係,在孩子滿兩歲之後,將成為他建立社會關係的基礎。 令人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與媽媽形成這種安定的依附關係。根據臨床經驗顯示,有不少到醫院就診的孩子被診斷出他們之所以有發展障礙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安定的依附關係。 想要確認孩子是否已經建立安定的依附關係,可以設定一個陌生環境,讓孩子與媽媽暫時分開,然後觀察媽媽再回到孩子的身邊時,孩子有什麽樣的反應,就可以得到結論。 安定依附型的孩子,即使身處陌生環境,只要媽媽在旁邊,也能玩得很開心;一旦媽媽離開,就會開始到處找尋媽媽的蹤影,或者放聲大哭,但只要媽媽一回到身邊,馬上又會露出笑容。 相反地,和媽媽沒有建立起安定依附關係的孩子,就算媽媽在一旁陪他,他對周圍陌生的環境仍有戒心,不能敞開心好好玩耍;而當媽媽暫時離開再回來時,則是一副很不開心的樣子,甚至會鬧脾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孩子常常對媽媽做出一些毫無情感的舉動,像是不在意媽媽的存在、不把玩具交給媽媽,或是就算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也不會哭喊;即使媽媽再回到身邊來,也是毫不關心。孩子產生這種反應的原因有很多,撇開有特殊障礙的孩子,可能是孩子發現媽媽對自己的反應一直都不熱絡,或者是媽媽的反應總是前後不一,孩子因此變得冷漠、不再理睬媽媽……而這些情形都是因為用來聯繫母子間的信賴與感情的那條線出了問題。 一般來說,依附關係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孩子六~八個月到滿兩歲之間。媽媽必須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投注始終如一的感情和照顧,才能夠培養出孩子安定的依附感。要養成孩子安定的依附感,並不需要專業的技巧,只要能夠好好照顧他,盡量不讓他感到不安、不舒服,並用微笑、溫柔的聲音、眼神或輕拍、撫摸等來回應孩子的反應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