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clm02.com/goez1.com/16698/16698_1.jpeg) 常有家長覺得自家孩子過於“內向”,必須努力改變,將來在社會上才能掌握主動權,吃得開!實際如何呢?今天小編專門搜羅了一點美國的研究成果: ❤內向和外向僅僅代表性格的兩種心理取向,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 ❤家長不要試圖硬性改變,更應該耐心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性格。 外向一定比內向好? 在普通人的眼裏,外向的孩子通常比較嘴甜,交際廣,因而自然吃香一些,就連統計也指出,外向孩子長大後賺的錢也會比較多些。但美國Truity網站(www.truity.com,個性與職業評估專業網站)的一項心理測試發現: 高收入的群體中大部分以外向的人為主,尤其是那種外向感知思維判斷型的和外向直覺判斷思維型的,這兩種平均年收入在7.7萬美元和7.6萬美元。而且外向型人才擔任管理職務的比較多,外向性格人平均管理5個人,內向性格人平均管理3個人。 ![](//cdn.clm02.com/goez1.com/16698/16698_2.jpeg) 也有不少專家和研究認為:
1、內向孩子具有獨有的優勢 ☆內向孩子通常比較敏感和敏銳,對於社會規範和道德原則會特別注意。到六歲時他們作弊和破壞規則的比率都少於其他孩子,到了七歲時他們的父母或是照顧者都會覺得他們更有同情心。總體來看,內向人也較少做冒險的事情和出交通事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內向領導者管理員工的效果往往要比外向領導更好,因為他們更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而不總是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 ☆內向的人較不會以高收入等錢財為做事情的驅動力,他們更希望所做的工作可以帶給他們更深層次的意義,例如從事研究或藝術的工作。 2、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的人更吃香 除了外向和內向性格,近來社會心理學家定義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性格(Ambivert),這種取兩者優點的性格可能在生活或職場中都會更吃香,他們常常在內向與外向之間取得平衡,可以自如在社交場合和自我獨處時切換性格,既知道如何流暢的表達,也懂得傾聽他人。 尊重孩子,別逼他們改變 ![](//cdn.clm02.com/goez1.com/16698/16698_3.jpeg) 對待內向的孩子,家長需要多一點耐心和尊重: 1、給孩子充分的認同 “內向”“外向”只是描述人格的兩個面,並沒有哪個更好的意思。家長應讓孩子了解這世界上有許多不同性格的人,有的人喜歡和一群人待在一起,有的不喜歡,任何一種性格都沒有問題。 2、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內向的孩子天生在創造力方面更有優勢,因此,父母可讓孩子多接觸不同形式的藝術、音樂、科學、文學以及各種體能活動,讓孩子自由發展。 ○培養參與意識,鍛煉社交能力和表達技巧,如讓孩子學著招待客人,帶孩子串門,與同齡孩子多多接觸,擴大交往範圍,並從中學習社交禮儀和規矩。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3、給孩子適應的時間和空間 內向的孩子對周遭的人、環境和事物都非常敏感,父母最好不要讓他們受到過度的“刺激”,特別是不應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如指責孩子太老實、沒出息,或當著外人面說孩子不大方、見不得人等。這種責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反而使他更加內向。家長應給他們以時間和空間來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