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便是語言暴力。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犯錯,正面的教育和批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味的指責甚至謾罵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深深傷害到孩子。 不管你覺得孩子有多讓你不省心,也不管當時你是有多氣憤,有些話是絕對不能輕易說出口的,還有一些話也許你覺得說的並不重,但是如果經常掛在嘴邊,日積月累同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cdn.clm02.com/goez1.com/16711/16711_1.jpeg) 看看網友們是如何講述小時候大人最傷人的那些話吧,希望所有年輕爸媽都要注意了,批評孩子的時候這些話千萬不能說! ▲聽過最狠的話,廢物。 ▲爸媽經常說,怎麼還不去死……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曾經好多次有離家出走的沖動。 ▲我媽超級重男輕女,記得有次和弟弟打架,我媽幫我弟罵我:誰讓你是女的,帶b的!這句話我記得一輩子! ▲我們家永遠都有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還有就是永遠都說是因為我,她的生活才如此辛苦。 ▲我爸媽愛說,你不愛在這呆著你就走啊,幹嘛還在我們家呆著?
▲你看某某某怎麼怎麼樣!你怎麼怎麼樣,從小比到大,我看有些閨蜜或兄弟之間多半就是被大人們比得反目成仇…… ![](//cdn.clm02.com/goez1.com/16711/16711_2.jpeg) ▲你怎麼不替好人死了呢!我把你打死了去自首……十三歲的時候躲在被窩裏一邊哭一邊想著怎麼自殺痛苦輕一些,最後還是害怕太疼了暗暗告誡自己只需再忍五年,成人了就遠走高飛。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你不吃飯,餓死算了,死了我幫你拖出去葬葬掉好咯。 ▲廢物,要你有什麼用!今年十九,到去年為止一直有自殺的念頭。 ▲你叫他做? 他會什麼? 什麼都不會做! ▲別人家的女子好能幹,你去給別人舔屁股,人家都嫌你舌頭粗了。 ▲我爸經常叫我去死,說我沒用,做鬼都不行! ![](//cdn.clm02.com/goez1.com/16711/16711_3.jpeg) ▲十多歲時,我媽經常說:就你這樣的脾氣,以後誰娶你誰倒黴! ▲整個童年,父親工作忙,母親基本獨自帶我,她工作壓力大且脾氣不好,懶得跟我講別的,規定了很多條條框框讓我必須按照要求做,我有疑問的話她就說:再說一句我就打死你! ▲賠錢貨、窩囊廢,看看別人家的孩子18歲就開始掙錢了…… ▲記得最深的一句話是,“看你長大也是個窩囊廢”,從小自卑,被父母傷太深了。 ▲考不上高中就別讀書了,你看別家XX,你連人家腳趾頭都比不上! ![](//cdn.clm02.com/goez1.com/16711/16711_4.jpeg) 俏媽說: 看到這些赤裸裸的心理坦白,是不是比所謂專家育兒理論更讓你印象深刻?從這些網友的講述不難看出,我想這是任何一個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吧。絕大多數小時候被父母用語言軟暴力傷害過的孩子,長大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內向、情緒化等性格特點, 心理專家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評價是非標尺也是很鮮明的。有的孩子有偏激固執的傾向,會將父母或者老師的看法想象放大。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變化如果表現在臉面上和語氣中,甚至嘲弄辱罵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這種心理場強大的輻射會改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cdn.clm02.com/goez1.com/16711/16711_5.jpeg) 不少案例可以看出,兒童成長在習慣於實施軟暴力的家庭或校園環境中,出現以下行為的幾率增大:自我否定、懷疑、消極、不懂得控製情緒;不能清晰表達自己需求、暴虐、神經質、逃避責任;不會處理健康人際關係、物質依賴。 但是,孩子如若犯錯家長一定要批評指正,要告訴他哪裏錯了,為什麼要被批評,知錯就改仍舊是好孩子,媽媽批評你不等於不愛你,只是希望你能更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時,這些都需要讓孩子時刻感知到。同時,家長必須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如意或者不順利而朝孩子發泄,這顯然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極其殘忍的。 以此為鑒,別再傷害我們的孩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