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人走出來的,很多人遇到困境的時候,旁人都會這麼說。
不過事實也是如此的,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世界上本沒有街,有了匠心獨運的設計,便有了各具特色的街道。
一條特立獨行的街,也是一座城市的個性。
1. 摩洛哥,舍夫沙萬藍街。
當你造訪舍夫沙萬,你就會深深愛上藍色。
在老城區麥地那(medina),幾乎所有的街道、牆壁和門都被刷成了藍色。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是20世紀30年代避難到此的猶太人漆成的。
這片鮮明的藍與舍夫沙萬周遭的山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這個小鎮輕鬆平和的氣氛和美麗的景色為捨夫沙萬吸引了眾多的旅客。
2. 西班牙,巴塞羅那格拉西亞區(Gràcia)。
人們口中的格拉西亞區是巴塞羅那著名的老城區,現在已成為巴塞羅那最酷的郊區。
Gran de Gràcia、Torrent del'Olla和Travessera deGràcia這三個街區的主幹道一直是活動豐富的繁華地段,但最具特色的還要數那兒的廣場。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格拉西亞區的佈置使得這兒成為街頭派對的完美場所。
在這裡,八月份的FestaMajor節是繼感恩節(LaMercè)之後巴塞罙那最重要的節日。
屆時,所有的街道競相爭逐「最佤裝飾街道」的稱號,廣場上也會搭起舞台"邀請最好的樂隊進行演出。
3. 葡萄牙,阿格達(águeda)漂浮雨傘街。
葡萄牙的阿格達小鎮有一條名為「漂浮雨傘」的街道,街道上方懸掛著大量五顏六色的雨傘,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樣。
這一繽紛多彩的景觀其實是「搖曳的阿格達(Agitagueda)」藝術節展覽的一部分。
事實上今年是這座小鎮第二次使用鮮豔的雨傘來裝飾街道了。
這些雨傘不僅能遮陽,更是提供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人們太喜歡這些雨傘了,不厭其煩地使用它們,幾乎形成了一項傳統。
4. 荷蘭,恩斯赫德碎石街。
Roombeek是城市核心地區的一條商業街,以Roombeek小溪命名。
這條小溪曾經流入地下,現在又重新引出地面。
如今,溪水已成為城市環境的一部分,也是該區的中心點。
小溪採用不對稱設計,隨著街道的變化時寬時窄,展現出獨特的空間感。
小溪底部採用粗糙的表面處理,以減緩水流速度,並形成水面反射造型。
溪中稜角分明、錯落有致的踏腳石喻示著大自然的隨機性,也紀念2000年5月曾經摧毀該街區的煙火爆炸事件。
5. 加那利群島,奧羅塔瓦(La Orotava) 魔毯街(The Magic Carpet Street)。
加那利群島的特納裏夫島位於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上,這裡的南部陽光海岸是著名的旅遊聖地。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但如果你不是只想沐浴陽光,就應該去北邊看看,尤其是歷史名鎮奧羅塔瓦。
每年六月的聖體節(CorpusChristi),那裡將成為鮮花地毯的海洋。
奧羅塔瓦老城內的街道保存得相當完好,隨處可見狹窄的石子路邊帶著精緻木雕露台的17或18世紀的房屋。
走在這樣的老街,處處是視覺的盛宴。
尤其一到聖體節,所有的石子路上鋪滿了由玫瑰和天竺葵花瓣拚成的地毯,整座小鎮真正地「綻放」起來。
這些地毯還採用了大量來自泰德火山的火山沙作為材料,使地毯上描繪的人物擁有細膩的皮膚和栩栩如生的表情。
2007年,這裡的地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畫被納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為世人所熟知。
6. 瑞士,維爾科林(Vercorin) 幾何街(Geometric streets)
每年夏天,瑞士的滑雪小鎮維爾科林會邀請一些藝術家來此創作。
但是他們要創作的可不是雕像之類,他們是要將整個小鎮變成一個巨大的藝術品。
2010年時,小鎮請到的是著名藝術家SabinaLang和DanielBaumann。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他們認為,這座小鎮的房子和外觀都很古老,表面大多是古樸的木質結構,如果在街道上使用一些明亮的顏色與之形成對比應該非常有趣。
於是他們使用地圖進行測量,然後以處於街道幾何中心的廣場作為起點,向四周擴散作畫。
最終他們完成了一幅貫穿小鎮街道的畫作,使得整個鎮子一下子鮮活起來。
7. 葡萄牙,裏斯本粉紅街。
裏斯本市計劃將Cais do Sodré區域打造成24小時無休的城市創意與文化產業中心。
在這個項目中,建築師JoséAdri?o參與設計了步行街,並決定將街道漆成醒目的粉紅色。
此外街道沿邊還安裝了不少鑲嵌板用於展示,將整個街道變成了一個室外的藝術畫廊。
8. 英國,倫敦薩伏伊考特街(Savoy Court Street)
與其他歐美國家不同,英國的汽車都是靠左行駛的,但是奢侈酒店薩伏伊所在的薩伏伊考特街是唯一的例外,在這裡,所有的車輛都要靠右行駛。
這要追溯到使用馬車的年代,當時馬車靠右行駛,以便車夫在不用下車的情況下為乘客打開後車門,讓乘客直接下到人行道上。
此外,薩伏伊酒店入門處的空間十分狹窄,車輛必須以小於8米的半徑轉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