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來了一個奇怪的小男孩,孩子5歲左右,總是在撓弄自己的耳朵,可能是很痛,很是急躁地直跺腳。 小孩媽媽很是無奈道,小孩今年5歲,叫小龍,家裡還有個8歲的哥哥,哥哥打小就和弟弟不好,老是愛捉弄他,媽媽也坦言家人更寵愛弟弟小龍多一點。但媽媽想著孩子都是會打會鬧的,也沒在意,卻不想發生這樣的事。  當日,兩人在外面和鄰居家一個孩子玩耍,結果小龍被這兩個哥哥強行把一隻小蟑螂放入小龍的耳朵,當時小龍嚇得哇哇大哭,後來趕出來的媽媽得知情況,罵了一頓哥哥後,趕緊拿棉簽,用盡方法,費了好大精力才把蟑螂弄出來。 本以為弄出來後,就沒事了,可是沒幾天,孩子開始不停地用手掏耳朵,有時候急躁的直跺腳,媽媽拿著手電筒對著孩子耳朵仔細瞧,竟發現耳朵化膿了,於是趕緊抱著孩子去醫院。 經過醫生詳細的檢查,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當醫生從孩子耳朵裡掏出十幾條小蛆蟲,把小龍父母徹底嚇傻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能因為冬天,孩子耳道溫度適合,導致這些蟲卵化成蛆蟲,幸好及時發現,這些蛆蟲沒進入大腦,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一些頑皮的小孩子,總是會弄這樣或那樣的惡作劇,小孩被小夥伴扔蒼蠅、螞蟻進耳朵。可是往往這些惡作劇會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不斷提醒教育,莫讓不能玩的惡作劇毀了孩子,那麼做父母的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善於發現。
做父母了,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要時刻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父母依然是第一任的老師,是孩子的首要榜樣,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防微杜漸。 2.瞭解原因。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孩子做了惡作劇,首先要搞清楚原因。孩子可能因為好奇,覺得好玩,甚至是為了發洩不滿情緒。當孩子出現惡作劇的行為時,父母首先要弄清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再加以引導。  3.對症下藥。 在弄清楚惡作劇的原因之後,要對症下藥。如果因為好玩,可能是孩子平時受到的關注不夠,分散自己的注意引起家長的重視。如果為了報復,則要引導孩子分析原因,這樣做的危害。 4.後果預想。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要告知孩子,惡作劇是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可能會因為自己這小舉動,讓其他人受到傷害。 5.一定要製止 孩子進行了惡作劇,絕對不可以放任,要堅決製止。要讓孩子知道多,惡作劇是讓人覺得討厭的事情,如果這樣做,會失去身邊的好朋友,會被大家孤立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