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伊琍曾寫過一篇育兒心得,反思了自己如何盲目追捧育兒理念、又如何放棄了自己母性的直覺,最終導致孩子安全感建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該有的狀況。今天將這位明星媽媽的反思分享出來,希望幫助到更多父母。 馬伊琍博文: 愛馬兩三歲時我寫過一篇關於睡眠的博客,結尾我說,這篇文章只是寫下來,但是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現在覺得對的未必以後就對,因為育兒方法的對錯真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有的可能要十幾年後才見分曉。 如今隨著妹妹的成長,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復,睡著後她總會醒一次,哭著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著睡著,而我固執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著,麻痹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甚至以為她長大了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後聽我媽媽的勸,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回想08年時期中外流行的育兒理念多麼扭曲,出生起不讓多抱孩子也不讓搖晃,怕孩子從此依賴大人懷抱才肯睡;餵奶要三小時喂一次,導致大部分母乳媽媽看見寶寶一小時就餓,以為是自己奶水不夠開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極易消化,純母乳寶寶一個多小時喂一次很正常。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還有月子裡訓練定時把尿,偶爾把到了就以為孩子學會了,其實孩子兩歲左右括約肌才發育好懂得控製大小便,過早的把尿訓練既對嬰兒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頻……各種規矩無疑是在製造軍事化管理的標準寶寶!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國著名皇家育兒師的書極為流行,書裡嚴格規定了出生後孩子各階段的吃奶睡覺作息時間,並要求哪怕早上6點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斷拉開窗簾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許說話,不許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以防孩子興奮。作者言之鑿鑿地說任何孩子只要嚴格按照她的方法訓練,基本都可在滿月時就睡整覺! 多麼可笑的目標啊!只要是個人,總有一天都會睡整覺,自己親生的寶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時候擁抱他安撫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長的一生不值得嗎? 現在的妹妹,未經任何訓練,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就已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呀! 寫給正在糾結或未來會為各種養育問題過於著急,或者總在跟別人的孩子比的媽媽,放鬆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裡對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
 “我到底在急什麼呀!”馬伊琍的反思,是不是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兒? 每個孩子都是唯一,沒有可比性 還是那句話,就像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地球上六十多億人,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無論是雙胞胎、三胞胎還是N胞胎。每個人與其它人都不相同,所以,適用於別家寶寶身上的規則,在自家娃身上未必靈光。。 我有個朋友,是個高齡媽媽,好不容易生了寶寶,那天見她,卻全無半點初為人母的欣喜滿足,反倒是憔悴不堪,愁容滿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細問才知,都說“三翻六坐”,可她的娃四個月才會翻身,六個月零八天還不會坐,真真兒的愁壞了她! 說了一大堆安慰的話仍無法舒展她緊鎖的眉。她依然重複著,人家的孩子不到三個月就會翻身了,五個多月就能坐了……。總之,她家寶寶不能及時達標,她很煩惱,後果很嚴重。 仔細想想,如果孩子各方面生理體征都正常的話,早幾天爬,晚幾天坐,真的沒必要比拚的,因為個體是有差異的,我們要尊重這種差異,就像你無法要求花兒同時開放一樣,孩子長大會自然會爬會坐,何必在乎開始的早晚呢? 順其自然,養孩子也一樣 馬伊琍說,愛馬醒後,總會哭著求抱抱,而她為了要訓練愛馬睡整覺,固執地不去抱,不去理。最後聽了媽媽的勸,半夜醒來伸手拍拍她,從此孩子就睡得無比踏實了。 是的,我們是要科學育兒,要瞭解和掌握孩子的生長規律,但千萬不要能唯理論適從,上綱上線,一味教條。 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及時回應孩子的身心需求。幼小的孩子醒來尋求安慰、關心和愛的方式就是哭,通過哭,向父母發出信號:“粑粑麻麻,你在哪?”而此時,父母伸手拍拍孩子讓孩子知道有人在TA身邊,TA不是孤單的就好,犯不著把所謂的規條當作金科玉律,盲從而與自己和孩子較勁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養育孩子千萬別急、別急、別急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說: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係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裡,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的確,每個孩子就像一粒花的種子,TA的生長自是有花期時日的。要知道,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父母要做的,只能是靜靜地等待,以愛心來澆灌,以耐心來欣賞,靜待花兒綻放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