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新的生命後,是不是遇到很多措手不及的情況?寶寶吃奶、睡覺怎麼會伴有呼嚕聲?寶寶黃疸了怎麼辦?寶寶大便又稀又黃,是不是肚子不消化?現在,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瞭解下新生兒的特殊生理吧!
【體溫調節係統】
新生兒的體溫:胎寶寶的體溫比媽媽的體溫約高0.5℃,因外界環境的溫度通常較子宮內的溫度低,所以新生兒的體溫在出生後1小時內會有明顯下降,然後逐漸回升,在24小時內可以達到或超過36℃,腋溫波動在36℃〜37℃之間(核心溫度,即肛溫較之高0.5℃〜1℃)。
人體正常體溫是一個較穩定的範圍,並不是恆定不變的,隨性別、年齡、晝夜、運動和情緒的變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動。一般清晨2〜6點體溫最低,下午4〜8點體溫最高,波動範圍在0.5℃〜1℃之間。兒童代謝率高,體溫可略高於成人。新生兒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尚未完善,皮膚汗腺發育又不完全,因而體溫調節功能差。
TIPS:最適合新生兒的環境溫度和濕度
最適合出生24小時內的裸體足月新生兒的環境溫度為32℃〜33℃,最適合早產新生兒的為33℃〜36℃。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當環境溫度稍低或稍高於這個適宜溫度時,新生兒可通過機體調節產熱或散熱。家有新生兒,室內環境溫度宜保持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55%〜65%為宜。
當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超過新生兒機體調節能力時,新生兒會發生體溫過高或過低的情況。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薄,不會發生顫抖產熱反應,而是依靠棕色脂肪產熱。當環境溫度過低時,如保暖不當容易發生低體溫甚至新生兒硬腫症。早產兒因汗腺發育差,體溫易升高。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足月兒雖能通過增加皮膚水分蒸發散熱,但是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很容易水分供給不足,發生脫水熱。
【呼吸係統】
呼吸頻率:新生兒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來呼吸,呈腹式呼吸。出生1小時內,呼吸頻率可達到60〜80次/分;出生1小時後,足月兒的呼吸頻率下降至約40次/分,早產兒的呼吸頻率下降至約50次/分。
呼吸暫停:新生兒的呼吸中樞尚未成熟,呼吸節律常不規則,尤以早產兒多見。很多父母發現寶寶睡眠時,呼吸頻率會突然加快,然後突然停止5〜10秒,接著又恢復正常,偶爾會夾雜一次深呼吸。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只要呼吸暫停的時間短,不伴隨心跳減緩、皮膚青紫或蒼白,就不需要特別擔心。隨著寶寶呼吸中樞逐步發育成熟,這種情況就會漸漸消失。
呼吸雜音:新生兒鼻孔狹窄,分泌物多,所以呼吸時有雜音很正常,通常不影響喝奶。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打噴嚏:空氣中的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任何微小物質都會刺激到新生兒的鼻黏膜,引起噴嚏,父母不要由此就認為寶寶感冒了。
【消化係統】
吞咽:胎寶寶12周開始就會做吞咽動作,新生兒已具備了吞咽功能。
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內幫助消化澱粉的酶相對不足,幫助消化蛋白質和脂肪的酶儲備充分;消化道肌層較薄,適合消化吸收流質食物;尤其是通透性高的腸管壁,非常薄,一方面有利於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幫新生兒獲取來自母體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容易吸收腸腔內的毒素或消化不全產物,引起中毒或過敏。所以,流質、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母乳是最適合新生兒的食物。
胃:新生兒出生時胃容量僅為10〜20mL,第1周時僅為30〜60mL,第2〜3周時僅為75〜90mL。因為胃容量小,呈水準位元,且胃的出口幽門括約肌緊,而入口賁門括約肌松,所以新生兒吃奶後很容易溢奶。
大便:新生兒一般出生12小時內開始排出墨綠色的胎便。早產兒由於糞便較少,腸蠕動乏力,通常胎便排出延遲。若排出延遲超過24小時,須排除消化道畸形。胎便3〜4天能排完,此後,大便顏色逐漸呈黃色。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大都呈金黃色或黃色,偶爾呈淡綠色,軟膏狀不成形,氣味略酸;人工喂養兒的大便,呈淡黃色或灰黃色,偶爾呈淡綠色,大便較母乳喂養兒略乾燥。一般母乳喂養兒大便次數比人工喂養兒要多。
體重:新生兒的正常體重應該為2500〜4000g,出生體重超過4000g的稱為「巨大兒」,不足2500g的(與妊娠周數無關)稱為低出生體重兒。寶寶出生的第1周,由於排出的量大於攝入的量,體重往往會有所減輕,減輕的量大多不超過出生時體重的10%,大約在第10天時,體重會恢復到出生時的水準。
黃疸:新生兒黃疸非常常見。通常寶寶出生後第2〜3天起出現黃疸並逐漸加深,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足月兒10〜14天黃疸消退,早產兒2〜3周黃疸消退。
TIPS:新生兒黃疸(血清膽紅素)指針
足月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一般不超過12mg/dl,早產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一般不超過15mg/dl。如果寶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超過6mg/dl),黃疸程度重(血清膽紅素足月兒超過12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或進展快(血清膽紅素每天上升超過5mg/dl),血清結合膽紅素超過2mg/dl,黃疸持續時間長或伴隨其他臨床症狀,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須就醫。考慮光療,個別更嚴重的甚至需要換血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