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確實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特別是一些社交工具的出現更進一步的方便了我們對資訊的獲取。但我們都知道凡事都是利弊共存的,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張姐的女兒樂樂今年6歲張姐是個網路達人,在樂樂很小的時候就專門開通了一個分享自己照顧樂樂的日常生活細節和成長點滴,可以說張姐寫社交圈是非常好的,好多文章都被推薦到的首頁。
張姐也被很多育兒機構邀請參加了很多次的育兒分享活動,確實張姐對樂樂這6年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樂樂各方面發展的都蠻好。每當親朋好友見到樂樂都會說‘樂樂,我是看著你媽媽的朋友圈長大的。‘
每當張姐聽到句話時,總是蠻自豪的,因為自己寫的育兒心得確實有時能幫助很多準媽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但張姐忽視了一個風險:如此曬娃可能會導致人販子的關注。

前不久樂樂就遇到了這一幕:上個星期五,由於張姐傍晚接樂樂放學時遇到堵車,樂樂放學後在校門口等了半天也沒見媽媽來。突然一名陌生人走近樂樂,而且很準確的叫出樂樂的名字,並且跟樂樂說是媽媽叫他來接的。
多虧張姐平時對樂樂的安全教育到位,樂樂並沒有聽信陌生人的話,而且立馬跑到校門口的門衛室。事後,張姐後怕不已,想來想去都是自己過於愛好曬娃造成的。張姐平時除了以樂樂為素材寫,還經常在朋友圈曬樂樂的各種情況,比如買了什麼衣服、去哪裡吃飯了等等。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樂樂遇到的那個陌生人很可能是通過張姐的朋友圈或者看到樂樂的資訊。發生了那事後,張姐把全部關於樂樂的資訊都刪除了。

小編有話說:
曬娃無可厚非,不僅能跟朋友分享育兒的快樂,也能幫準媽媽提前學習些育兒知識。但朋友圈曬娃也有風險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安全曬娃呢?
1、父母少用孩子的頭像作為帳號ID的頭像,更不要在帳號的資料欄裡透露孩子的姓名、年齡、學校等;
2、很多家長喜歡用一個帳號名稱註冊很多社區、論壇、微信、博客等,這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陌生人很容易能通過一個帳號獲取到更多關於孩子資訊;
3、如果實在忍不住在圈曬娃,可以嘗試把閱讀許可權設為自己特別熟悉的人,比如家人、閨蜜等,這也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4、父母心態要調整好,如今各種社交軟體朋友圈資訊氾濫,如果長期曬娃反而可能引起別人的反感,倒不如把孩子的情況自己保存下來留作自己欣賞,少曬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