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一個字——燥!湯湯水水神馬的,真是一天也離不開。說到煲湯,深以為是個大學問呐。從選材到炊具,再到火候,無論哪個環節出點問題,你就別想喝口靚湯啦。

|
選料要得當

用來煲湯的原料,通常為動物性原料,如雞肉、鴨肉、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採購時需要注意必須鮮味足、異味小、血汙少。這類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和核苷酸等,家禽肉中能溶解於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食品要新鮮

新鮮並不是傳統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現在所說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小時~5小時,此時魚、畜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人體易於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選擇

煲靚湯以陳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瓦罐通氣性、吸附性好,還具有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
煨製鮮湯時,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傳遞給內部原料,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鮮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湯的滋味鮮醇,食品質地越酥爛。
火候要適當

煨湯火候的要訣是大火燒沸,小火慢煨。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樣可使食物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使湯鮮醇味美。只有用小火長時間慢燉,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濃醇。
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傳熱的介質。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
用水量通常是煨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時應使食品與冷水一起受熱,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喝湯時間有講究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有一定的道理。吃飯前,先喝湯,等於給胃腸加潤滑劑,中途不時喝點湯水,有助食物稀釋和攪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同時,吃飯前先喝湯,讓胃部分充盈,可減少主食的攝入,避免過多攝入能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飯後喝湯,容易引起營養過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