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天氣雖有轉涼,但餘暑未消。這個時節的養生,要兼顧夏秋兩季的特點,註意健脾防濕、護肺防感冒。關於節氣養生,您還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欄留言。
根據中醫理論,從立秋到秋分即為長夏,這時餘暑未消,又因降雨頻繁而濕氣重,故有秋老虎發威一說。濕重可能導致脾臟受損,所以長夏養生,一定要健脾。通過穴位療法,可以幫助我們降服秋老虎。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健脾防濕:重在照顧好脾胃
長夏主濕,而脾喜燥惡濕,所以就要健脾防濕。長夏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出現食欲不振、口淡無味等病癥。而脾胃是人體消化係統中重要的臟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脾胃的作用下協同其他臟腑完成的。說到健脾養胃,有兩個穴位不得不提,它們就是足三裏和陰陵泉。
1、陰陵泉

陰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
2、足三裏

足三裏歸屬於胃經,刺激它可以調節經絡氣血運行,激發胃部功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長夏不保健,秋必宣泄。比如說你這段時間暴飲暴食,涼啤酒喝多了,傷了脾胃,可能你現在沒什麼急性的問題,但到秋天的時候邪氣就要宣泄出來了。所以長夏要盡量少飲冷酒,因為酒亦主濕,而且冷啤容易導致胃腸道疾病。

過了長夏,就算是秋了。秋主肺,肺與脾相反,它喜潤惡燥。秋天風幹物燥,秋燥之氣最容易傷肺,容易產生呼吸係統疾病,故應該慎防秋燥。秋天養生就要多吃點梨,吃點滋潤的東西。養肺要先增強脾胃功能,五行中肺屬金,脾胃屬土,土生金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中醫裏有個重要養生原則“虛則補其母”,所以要解決肺部的問題就先補好它的“母親”——脾胃。補肺氣潤肺陰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天突、中脘、足三裏和氣海。所以秋季穴位養生既要照顧好脾胃,又要保養好肺部。
護肺要穴:祛燥潤肺
秋季的保健養生要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秋天的主要邪氣是燥,但有溫燥和涼燥之分,在由夏季轉為秋季的時候,濕氣雖然退了,但氣溫並沒有降下來,我們都知道有“秋老虎”之說,民間都說“秋後還有一伏”。這時如果不註意的話,肺特別容易受傷,人就容易出現鼻腔血塊、咳痰帶血絲,埋下呼吸係統的重大隱患。
所以,在秋季的前半期我們要像春天那樣養生,不同的是不用把重點放在平肝上面。穴位主要選擇肺經上的魚際和大腸經的曲池、迎香。
1、曲池和魚際

兩側魚際每天不拘時地掐揉3分鐘。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有很好的清熱作用。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每天陽氣最盛的時候即中午11~1點時按揉兩側穴位2分鐘即可,最重要的是要堅持每天做。

2、迎香穴
迎香也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使人“聞香逐臭”的,可以治療各種難愈的鼻炎、鼻塞。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可以濕潤鼻腔,兩鼻腔濕潤了,就可以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秋季。

秋季的後半期涼燥橫行,每天堅持按揉內庭、合穀,可以將肺炎等秋季易發病統統擋在身外。
3、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癥、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具體做法: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4、合穀穴
合穀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合穀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乾,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具體做法: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秋季保健要穴:4個穴位防感冒
秋季是流感肆虐的季節,人們很容易染上感冒,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但通過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其中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發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減少減輕感冒的發生。下面為您推薦預防感冒穴位按摩法。
1、點揉風池穴

按摩手法: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
2、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該穴在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高熱不退。
3、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後,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寒感冒。
4、點揉足三裏穴

按摩手法: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裏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只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裏穴。
作用:足三裏是“強壯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以上自我按摩法可每天做一遍,感冒流行時或自覺有感冒癥狀時,可加做一遍,就能起到防治感冒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