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症為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
慢性胃炎是因不良飲食習慣,過度吸煙飲酒,長期服用酸性的藥物,反覆刺激損害胃黏膜,細菌或毒素通過口、鼻、咽喉部的感染灶侵襲,胃酸缺乏,急性炎症,遷延不愈,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胃腸分辨和運動功能障礙,以及自身免疫反應等因素所引起。
下面就來看看這幾個偏驗方:
1、日日春是台灣日常極易見到的小花草,通常長大30~40厘米,也有高達一米者;開白花,也有開粉紅花者。又名長春花、四時花、日春華,也有稱之為「苦草」的,當作葯時,摘取新開的日日春全草(連頭帶葉)一小株,約30克即可,洗凈後切碎,以3碗水熬成兩碗,最後再加適量的黑糖,待溫後先服下一碗,大約2-3小時後再服下一碗,小孩減半,如果喝下兩碗葯後仍未痊癒,可在間隔4-6小時後再煮一帖服用。由於葯汁極苦,不易入口,尤其小孩更需要一口喝完,再行漱口,據說民間常用本方,頗有良效。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日日春
2、炒棗泡水治老胃病
有患幾十年慢性胃炎不治者,堅持用下法治癒:將大紅棗洗凈,放入鍋內炒至微黃,一次可多炒一些備用,把炒好的棗掰開口子,放杯子裏,開水沖泡,每次放三四個,可適量加糖,待水顏色變黃後服用。
3、白鬍椒燉豬肚治胃病
有人患胃病數年,開始間歇性胃疼,一年後病情加重,不得不求醫,經醫院照胃鏡,診斷為輕微胃潰瘍,胃下垂,醫生說胃潰瘍與胃下垂不容易治療,一定要有耐心。後在治療期間有人介紹一食療偏方,該患者照方抓藥,果然在服用五付後,胃部疾患治癒。其方是:豬肚一副,白鬍椒50克。將豬肚洗凈後,放入白鬍椒粒,將豬肚兩頭用線紮緊,加一碗水放在電鍋中燉1~2小時,必須把豬肚燉爛,然後將豬肚與湯分次吃完,白鬍椒粒取出曬乾,每天吃上配開水,吞下10-20粒,服過三五付後,一般胃病即可消除,本方對胃酸過多,胃潰瘍,胃下垂都有神奇的功效。
4、烏賊骨、浙貝母治潰瘍病胃酸過多
烏賊骨265克,浙貝母45克,共研細末,每次服3~12克,每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忌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食物。
又方:烏賊骨粉45克,甘草粉30克,共和勻。每服5克,每日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5、仙人掌根燉豬肚治長期胃酸症
仙人掌根部50克至100克,洗凈切片後,與半個洗凈的豬肚一起放進電鍋,加3碗水,隔水燉煮1~2小時,讓豬肚完全爛透。燉好後,吃肉喝湯,1劑可分為幾次服。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豬肚吃時最好不加任何調料,食用時間最好是在飯前。輕者吃三五劑,重者吃七八劑。曾有長期胃病患者經常胃酸吐酸,多次求醫問藥效果不理想,只好長期吃藥維持,服本方三四劑後,癥狀大為改善,停幾天後繼續服了四劑,胃部已不再有不舒服的感覺。1個月後胃病癥狀不再出現,後又將剩下的葯再煮來兩次服用,老病根除,未再複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