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方
①取幹玉米須10克、幹桑葉10克、茶葉5克,將玉米須洗凈,與桑葉、茶葉一同放入杯中,
加沸水250毫升,加蓋浸泡5分鐘,製成玉米須桑葉茶,反覆沖泡,於三餐前後飲用。

②取新鮮香菇50克、黑木耳30克、生薑10克,將所有材料倒入鍋中,加水400毫升,煎煮至250毫升,加入調味料,即可服用。

③取薏米75克、白果(去殼)8枚,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洗凈的薏米及白果仁,小火煮至薏米變軟,即可食用。注意,白果每日食用不要超過10枚。

2、原理
這三個藥方控製血糖的原理各有不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第一個方子中的玉米須又稱龍鬚,是一味古老的中藥。
玉米須入藥記載首見於《滇南本草》,說它能治婦人乳結紅腫、乳汁不通、怕冷發熱、頭痛體困等,後世的醫家漸漸發現它還有其他功用。
20世紀90年代,日本學者發現玉米須水提取物有降血糖的功效。
國內學者進一步研究發現,玉米須能夠降血糖,原因在於其內含多糖、皂苷成分。此外,玉米須有降壓、降血脂之功效,適宜「三高」人士常服。
桑葉自古以來就是治療消渴症的常用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桑葉乃手足陽明經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中藥大辭典》中記載:「桑葉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桑葉中含有的總多糖能治療高血糖,其療效與西藥二甲雙胍相當,對高血糖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此外,桑葉總生物鹼及精製黃酮也是降血糖的有效成分之一。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第二個方子中用到的香菇,含有香菇多糖成分,可降血糖,改善糖耐量,增加體內肝糖原。
其作用是通過調節糖代謝,促進肝糖原合成,減少肝糖原分解。
第二個方子中還用到了黑木耳、生薑,它們都有各自的功效。
第三個方子裡的薏米具有「益氣、主消渴」作用,同樣是中醫臨床治療消渴症的常用藥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