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南方雨水特別充沛,房間裡都是潤潤的,免不的晚上睡覺要關窗,到第二天早上人的麵部基本被覆上了一層油,體內覆滿了濕氣,以防止雨水的洗禮,所以出門在外一定記得帶雨傘,一來可以避雨二來還可以遮陽。
暴雨不斷,天氣悶熱,體內容易積累濕氣,總是無精打采?身體濕氣太重? 沒事,七個穴位助你輕鬆祛濕。
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一般是以手指的指腹為主,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按壓各2~3分鐘,手法宜輕柔、穩健、有滲透力,然後再可以間隔5分鐘後再進行按摩,按摩時間總共以每穴5~10分鐘為佳,一定記得每天要堅持,下麵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七個穴位。
一、豐隆穴
豐隆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麵大約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要穴。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按摩此穴位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
二、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三、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窩的中心點上。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四、陰陵泉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其主要功能是排滲脾濕。它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效,適當按摩,可以利小便,讓體內的濕邪從小便而出,從而有利於脾的氣機運行恢復。
五、曲池穴
屈起肘部時出現橫紋的外側段為曲池穴,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彙集到這裡。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
六、承山穴
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麵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在按揉該穴一段時間後,便會覺得身體微微發熱,這預示著陽氣生髮,濕邪減少。
七、足三裏
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係統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說,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慾,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濕氣不排出體內,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沒有用,就像對牛彈琴一樣。如果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者舌苔白膩,這就是體內的濕氣在作怪,趕緊學會上麵幾招來有效祛濕。 在穴位按壓之餘,可以學學下麵這個食療祛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目前市麵上最多的薏米是,雲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 金沙薏米產於福建省仙遊縣龍華鎮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別名玉蘆、玉珠珠,脫殼後稱薏米,是仙遊縣著名的土特產,早在宋代就大麵積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明代更是貴為朝廷貢品。
在中國眾多的薏米中,當年皇帝偏偏只選擇了產自一個小村子的薏米作為朝廷的貢品。足以說明它的營養價值之高。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薏米正是採集於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藥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
在金沙村當地有句民謠這樣唱道:「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在眾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顆粒最小的,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薏米的顆粒而小,藥用價值也就越高。
薏米紅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