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時報、醫學界
醫生,
在看病時離我們近,
在生活中又離我們遠,
很多人對醫生有這樣、那樣的疑問。
今天,我們來聽聽醫生自己的解釋。
為什麼醫生沒給你手機號?
01
醫生真的很忙
說真的,你給我們打電話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正在看其他病人,你一個電話進來,我就必須放下手頭上的病人去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是電話問診,我還可能需要回憶你的診療資訊,還要對你進行相關詢問,這對於我手頭上的病人就是一種不負責任。
還有的人說,你們醫生怎麼就那麼小氣,我不過就打了你一個電話,也就佔用你兩三分鐘而已,你為什麼要拒絕我?是的,你一個電話確實可能就兩三分鐘,可我並非只有你一個病人,每天有幾個幾十個兩三分鐘的電話,怎麼可能接得完。
說實話,我們也想盡善盡美,對任何病人來者不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是醫生也不是神,時間也是有限的,我們必須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去完成自己手頭上的工作,還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甚至有誌向的醫生還希望能讓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層樓,我們要進修學習、要參加各種培訓講座。我們也只能見縫插針去回答你、去幫助你,可是我們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做到對每一個電話都能盡善盡美地回答。
02
電話問診有風險,
僅憑口述症狀不能夠準確判斷
再者,電話諮詢也是有風險的,沒有看到病人的具體情況,沒有看到檢查結果,僅憑你說的一些症狀就去給你做判斷開藥,一旦出了什麼事,這個風險又由誰承擔呢?
當然,對於一些急需幫助的人,比如突發疾病急需幫助,或因家離醫院很遠,沒辦法來醫院又急需諮詢的,我們還是很願意提供諮詢和幫助的。但是對於那些不是很著急的,離醫院又不是很遠的,麻煩你,第二天到醫院來問我好嗎?
為啥醫生看上去比較冷漠?
01
醫療需要醫生嚴肅認真
醫療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許多時候,醫生總是需要在嚴肅的環境下開展診療活動,特別在進行手術、操作治療時,更應該集中精力、神情專注,以充分保證醫療質量。
如果醫生在手術或者在進行一些操作過程中,一直與患者嘻嘻哈哈,顯然會被患者和家屬誤解為工作態度極其不認真,沒有全神貫注地治療。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輕則引發患者或家屬的不滿意,重則招來醫療糾紛。萬一患者出現原本屬於正常範圍內的併發症,也可能因此被指責是由於醫生工作時不認真、馬馬虎虎引起的。
何況,醫生的工作環境中常常不是一個人,周邊還有其他患者或家屬,不認真工作必然會使旁人對他的服務產生懷疑。所以,每一個醫生都會將這種認真嚴肅的態度自然而然地刻畫在他的臉上、他的行為和言語中,讓人感覺到醫生的“冷漠”。
02
醫生經歷太多的生離死別
一輩子的從醫生涯,從病痛到死亡,每一位醫生都經歷很多,對於疾病、對於死亡,在醫生看來已經習以為常。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在這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磨練中,醫生的心情已不再起伏不定,表情也越來越平靜。
所以,雖然醫生的內心對於生命的離去充滿惋惜和悲傷,對於患者的病痛心存焦慮,但他們已不會再表露在臉上,他們似乎永遠是那副“冷若冰霜”的臉。
其實每一個醫生的內心都充滿了溫暖,他們都在努力做一名有溫度的醫生。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沒有充沛的精力、沒有一一把自己的內心向每一位患者或家屬表達而已。患者和家屬應該理解、應當明白:醫生從來就不是冷漠,而是冷靜,而這種冷靜正是一名優秀醫生的職業素養。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為啥醫生總讓你做檢查?
01
有時候疾病會說謊
我們科的一個病人,家裡很窮,從20多歲開始出現了反覆發作的精神異常,一天到晚喊打喊殺,出現幻覺。老父親把他送到了當地的精神病院,當地精神病院沒有做腦電圖檢查,根據典型病史診斷為精神分裂症,開始服藥治療。效果一直不算太好。後來請我們主任去會診,主任把他帶回來做了一個72小時腦電圖檢查。
發現他的腦電圖和精神病人的腦電圖有區別!經過討論,明確診斷為癲癇,開始加用抗癲癇藥,症狀逐漸得到控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平時大家所瞭解的癲癇應該是突然雙眼上翻,倒地不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但是事實上癲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時候就是發呆愣神,有的時候是出現幻嗅幻視,有的時候是嘔吐,有的時候是一側肢體疼痛……所以檢查、檢驗是幫助醫生辨別這些謊言的有力工具。
02
有時候病人會說謊
這是當時讀書時,解剖學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故事。很多年前,他是急診科年輕醫生。有一天夜裡,一個母親帶著16歲的女兒來急診。
“下腹痛,有些痛,不是很痛”,這是小姑娘的說法。
查體後,他問“小姑娘最近有沒有來月經?有沒有發生過性關係?”
小姑娘白白的臉一下子就紅了:“上個月來了的,我一個小姑娘,怎麼可能做那些事!”
母親臉一下子白了,惡狠狠地瞪著小姑娘。
小姑娘急了,眼淚嘩嘩就下來了“我發誓,我絕對沒有做那種事!不信我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既然這樣,先對症處理一下,留在急診室觀察吧。
後來小姑娘宮外孕破裂出血,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急診留觀了,還算處理及時,撿回了一條命。
老師很後悔地說,當時如果我抽血查個HCG,做個B超,那就好了。
因為這件事,他受了處分,從附屬醫院調到解剖教研室。
有時候,不但疾病會說謊,病人也會說謊,醫生不得不依靠檢查、檢驗來幫助診斷。
03
不同科室、資歷的醫生
對疾病認識程度不同
我管的一個病號,住院當天出現了嘔吐,反覆嘔吐,肚子也痛。壓了壓肚子,左下腹有點痛。
“吃東西怎麼樣?”
“之前吃得很少,今天一吃就吐,感覺肚子很脹。”
“這兩天有沒有大便?”
“沒有啊,我好幾天沒有大便了。”
“放屁呢?”
“這幾天沒有。”
我一聽,這不是原來學的腸梗阻典型症狀麼?立馬讓他去拍腹部平片、抽血,打電話叫普外科急會診。
抽完血、拍完片,普外科的老總(住院總醫師)也到了。他伸手一摸肚子,“肚子都不硬啊,怎麼會是腸梗阻!”
“可是他有吐、痛,不大便啊?”
“吃點乳果糖吧,腹部平片上看也沒大礙,你不要太緊張了。”
後來證實,普外老總的法子還是有效的;而吐,是癲癇的一種表現。
因為腸梗阻普外老總已經遇見過成百上千個了,各種典型的、不典型的、變異的都遇見過,所以一摸就知道是不是腸梗阻。
而我是癲癇外科的醫生,從醫以來,不巧真就沒有遇上過一例腸梗阻,對於這個病的認識就只是來源於書本。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先去做檢查,因為如果真是腸梗阻,先做檢查就不會耽誤時間,確保病人安全。
醫生為啥非要看片子?
患者的這種疑問很正常,我經常遇到。這裡我跟大家解釋一下,影像片(俗稱片子)和影像科的報告單各自的功能和區別。
片子是原始照片,報告單有主觀性。影像片是X線、CT或者核磁共振以及其他檢查方式的“原始照片”,反映檢查部位的具體形態和病理解剖特點。影像科報告單則是影像科醫生對這些“原始照片”的文字解讀、文字報告,並得出一個“影像診斷”。這個影像診斷還不等同於“臨床診斷”,做出臨床診斷的任務是由臨床醫生完成的,必須結合病人實際的症狀。同一個片子,由不同的影像科醫生來看,所出的報告不一定會完全相同。
就像相親,描述不如看照片。所謂“聞名不如見麵”,看片子也是這個過程。比如媒人給一男生提親,描述一個女孩的美貌,可能男生還是難以想象出女孩準確的長相。這時如果直接給男生一張女孩照片,那就馬上心裡有數了。正因為如此,臨床醫生要得出準確的診斷以及精準的治療方案,必須以準確全麵的影像學資料為準繩。而且病人提供的資料越全麵越準,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就越準。
注意:核磁、CT、X光片等必須是最近或者1月之內病情沒有發生變化時的資料。
本文參考資料:
①2016年08月26日 《骨科醫生為啥非要看片子?》(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張西峰主任醫師)
②2017年02月24日《為啥醫生看上去比較冷漠》(浙江省湖州市中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顧掌生)
③ 2017年02月14日《為啥醫生總讓我做檢查》(癲癇科醫師Gold)
④ 2017年06月27日 《醫生為什麼沒給你手機號?》(新泰市中醫院 劉光金)
責任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gogonews.cc/article/47184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