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爸媽來找我,說自己的孩子都不跟其他人玩,互動跟社交的能力很差,到底有沒有關係?其實,孩子還沒有上學前,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培養社交的能力的,如果經驗太少,環境刺激不足,可能會影響未來進入團體的互動力。 非常適合的社交力養成方法有 1.爸媽共組的Play group 2.媽咪們的玩樂聚會 3.帶孩子參加團體學習課程 4.多個家庭的親子旅遊或露營 5.假日多多參加親子活動,帶孩子去有更多孩子的地方遊戲 6.參加親子餐廳或親子館的家庭活動 相信許多大人小孩迫不及待來場親子旅遊,或是舉辦親子聚會。然而現代人孩子生養的少,不妨藉由出門活動、親子聚會的過程,替孩子找到玩伴,玩出寶寶天生的社交力!
PART1親子旅遊醫療篇 諮詢兒科醫師,嬰幼兒出遊So Easy 有了孩子後,過去總是甜蜜出遊的兩人世界突然闖入了第三者,雖然也想帶著小寶貝出門活動、接觸人群,卻顧慮著孩子的身體健康與生活作息,想著:「寶寶這麼小,適合外出嗎?生病了怎麼辦?」事實上,任何一本醫學教科書都沒有規定寶寶要到哪個年紀才適合被大人帶出門、甚至是旅行喔。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如果想要帶小朋友出去玩,不管多大都可以,但我們建議最好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會比較適合。」潘醫師就他長期在臨床兒科的經驗認為:「帶小小孩出門,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孩子,最好等到孩子三個月大以後再帶他出門,相對來講會比較安全。」 這是因為新生嬰兒的心肺功能與成熟度可能尚未健全,或是潛在性的身體問題還沒有被發現,再加上疫苗尚未接種完畢、身體的抵抗力也不足,容易出現水土不服或是被疾病傳染等風險,建議等到孩子三個月大之後再帶出門較適宜。 此外,三個月大後的孩子對於外界的環境感受變得更敏銳,如果有什麼身體上的不舒服,大人較容易發現,反觀年齡太小的孩子哭鬧不停時,常常搞不懂他是肚子餓還是身體不舒服。 備妥救急藥物,出門不煩惱 出門在外,最擔心的莫過於身體發生不適,尤其年紀尚小、抵抗力不足的嬰幼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潘俊伸醫師叮嚀父母,事先不妨請兒科醫師評估孩子的身體狀況,必要時再根據體質開立救急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而現在正值春、夏交替的暖熱季節,必須格外注意呼吸道的健康,潘俊伸醫師指出,此季節帶著孩子出門最好備妥退燒、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疾病的藥物,並且以糖漿類的藥劑代替容易受潮的藥粉。 另外,出門在外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如果還在繈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兒,且又是親餵母乳的貝比,飲食上反而沒有太大的顧忌,但若是已進入副食品階段的小寶貝,最好請兒科醫師開立止吐、止瀉等胃腸藥物,尤其盛夏季節,正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肆虐的活動期,更需要注意飲食衛生。 反之,若是以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幼兒,則要注意飲用水的乾淨度。潘醫師表示,如果是到已開發的國家旅遊,較無衛生上的堪慮,但也要評估旅遊的環境是否有提供飲用水加熱的設備,沖泡奶粉前先用熱水將奶瓶燙過、消毒,可請餐廳的服務員提供熱水,或是自備熱水瓶、隨時備用,不建議用生飲水直接沖洗,此外也要留心奶粉的保存方式,切勿讓奶粉直接受太陽照射,避免成分變質。如果是衛生環境不佳的地區,則不鼓勵帶著孩子前往。 最後,潘醫師叮嚀家長,由於孩子服用的藥物劑量和成人不同,正確做法是帶著孩子到兒科門診與醫師共同討論,並非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 最好等到孩子三個月大以後再帶他出門。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萬全準備!防蚊、防曬、防中暑 撇除梅雨和颱風季節,臺灣的夏季非常適合大人帶著孩子出門旅遊,但每年的夏天均溫屢創新高,在此熱浪下,孩子也需要防蚊、防曬、與防中暑喔!  避免蚊蟲的攻擊 由於臺灣的夏天正值蚊蟲大量出沒的季節,要特別小心登革熱,一歲以上的孩子也要記得定期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潘俊伸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所標榜的天然防蚊產品,尚無醫學文獻證明其功效,最有效果的防蚊產品還是添加了化學成分(目前證實有效的防蚊液成分為待乙妥),嬰幼兒建議選擇含量15%以下的低濃度產品,並且勿使用在孩子的臉上。最佳防蚊蟲的方式是穿著長袖衣褲,或是攜帶物理性防蚊紗罩、簡易蚊帳,睡覺時還可杜止蚊蟲幹擾。 潘醫師警告,坐在手推車裡的嬰幼兒最受蚊蟲的青睞(剛好蚊子都在小朋友的高度範圍),因此,手推車上最好加上防蚊罩,並且讓寶寶穿上鞋襪,稚嫩的小腳才不會遭受無情的攻擊。  遠離紫外線的曬傷 為了能有效隔離紫外線的傷害,出遊前請務必替寶寶做好防曬準備,如:擦防曬乳液、戴帽子、穿薄長袖外套,盡量避免待在烈陽下超過1小時。如何選擇防曬乳?潘俊伸醫師提到,使用在嬰幼兒肌膚上的防曬乳,可以選擇防曬係數低(約SPF20即可),經過認證無毒的產品,應在出門前30分鐘,均勻塗抹在身體的外露部位,每隔二~三個鐘頭塗抹一次。 不過,由於一歲以下寶寶的肌膚較敏感,或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將防曬乳沾到手、吃下肚、揉眼睛,因此不建議塗抹任何的防曬產品,最天然的方式便是穿著抗紫外線的衣褲。 小心戲水,避免熱過頭 天氣一熱,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到遊泳池或是海邊戲水玩耍,無論如何孩子進行水上活動時,都不可以離開大人的視線範圍,如果孩子身體狀況不佳,請停止所有水上活動,特別是不可空腹戲水,容易發生意外。潘俊伸醫師提醒,家長要適時替孩子補充水分、防止脫水,但也要記得不要讓孩子將泳池或是海邊的水任意喝下肚。 如果發現孩子看起來很倦怠、臉部潮紅、身體發燙、卻沒有流汗時,即有可能出現中暑情況。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時候趕緊到陰涼地方休息、補充水分,但不能馬上用冰水降溫身體,需要緩慢地汲取室溫的冷水漸進式地冷敷寶寶的身體、散熱,讓身體的溫度慢慢地下降。  解決寶寶搭飛機的身體不適 雖然剛出生的小嬰兒就可以搭飛機出遠門,但仍是不建議年紀小的嬰幼兒進行長途的飛行,若是真的要出國遊玩,建議選擇短程飛行的國家。 寶寶也可能在飛機降落時出現哭鬧或是躁動不安的狀況,這是因為當飛機下降時,大氣壓上升,中耳內氣壓相對下降,除非主動作一些打開歐式管的動作,否則管內徑會塌陷滲液會被拉入中耳,大氣壓超過中耳內壓時,容易發生耳氣壓傷。為瞭解決飛機降落的不舒服感,在飛機降落前,可讓寶寶吸吮牛奶等,藉由寶寶適度的吞口水的動作,減輕疼痛與不舒服的感覺,舒緩因耳壓不平衡造成耳痛引起的哭鬧。 最後,潘俊伸醫師建議,三至六個月的寶寶,不妨自行開車帶著他到公園、郊外遊玩。六個月到兩歲的小孩,可嘗試帶他前往遠方旅行,只是不要讓此時期的孩子長時間搭乘交通工具,他們容易不耐煩,這時候則建議準備孩子平常依附的小玩具或是小被子等安撫情緒;兩歲以上的孩子,可試著和他們溝通或是說故事的方式轉移注意力,避免躁動不安。  PART2親子旅遊實戰篇 嬰幼兒玩什麼?怎麼玩? 長期深耕於教養書寫的創作者,同時也是〈2266親子聚會〉創辦人的主婦張尤麗,在孩子出生後沒多久,就帶著小孩到各地進行簡單的小旅行,近則住家附近的公園、郊山都能玩出一套心法;遠至日本、歐洲等國家,也都有親子旅踏的實戰經驗。 張尤麗就她豐富的閱歷向我們表示:「親子旅遊,地點選擇很重要。」家長要視孩子年齡的大小選擇出遊地點,對於不會走路的嬰兒來說,大多時間由父母親抱著、揹著,出遊地點反而不是個大問題。 不過,對於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戶外旅遊首先要注意旅遊地點安不安全,最好不要安排在人太多、太擁擠的地方。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像是以大安森林公園和社區小公園相比較,她認為社區小公園反而較適合,這是因為家長能夠輕易看到孩子的蹤跡,也建議盡量找附近設有洗手間的地方、理想狀況最好還有飲水機。 無論旅遊地點在國內或是在國外,無論一天往返還是兩天以上的旅行,許多家長總希望挑一個大人玩得愉快、小孩玩得盡興的雙贏地方。到底是要依大人喜好、還是遷就孩子需要?出門玩,是要跟團旅行(親子團)、還是自助旅行等等疑問? 張尤麗認為:「大人有判斷能力,而嬰幼兒並沒有判斷能力,他們只是喜歡跟著父母出去玩。」她進一步指出:「學齡前的小孩不管到什麼地方,他都在玩像是追鴿子、撿石頭、撿落葉或是餵魚等簡單的遊戲,當然有個沙坑就更棒了,然後大人只要晚上開放孩子無限製的跳床和跑跳,他就會跟你說:『太好玩了!』」 畢竟,對嬰幼兒來說,親子旅遊的重點在於親子互動,除了考慮旅遊地點的安全性、衛生性,只要大人做好妥善的行程規劃,學齡前的孩子充分讓他有活動的空間、時間安排不緊湊即可,出遊的目標在於大人小孩皆能玩得盡興,而非玩了什麼地方。 嬰幼兒並沒有判斷能力,他們只是喜歡跟著父母出去玩。 出國旅遊,豐富孩子閱歷!? 再拉到出國這件事,或許多數人覺得出國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認識不同的文化、培養國際觀等,張尤麗表示:「出國其實對小小孩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只會覺得我是跟著爸爸媽媽出門、坐飛機、住旅館,其實跟在國內旅遊,坐車、住旅館是一樣的意思,重點在於玩的動作。」別忘了,三歲之前的寶寶幾乎沒有什麼記憶,如前一段所述,親子旅遊的景點在於大人的選擇,孩子的年齡則是影響行程的安排。 雖然張尤麗在自己的孩子六個月大時,就帶著他們坐飛機出國旅遊,不過重點還是在於大人的旅遊習慣和喜好。家長如果擅長自助旅行,不妨嘗試帶著孩子來場自助旅行;如果是跟團,親子旅遊時也建議跟團,不要貿然改變旅遊的方式,無須為了趕流行就帶著孩子進行自助旅行,也不用為了孩子刻意參加親子旅遊團,除非有家長喜歡的景點再做考慮。 她建議如果是第一次帶學齡前的孩子出國旅遊,先帶著寶寶在國內進行一趟小旅行,搭捷運、坐火車、乘公車,離家玩個一天、甚至數天的行程,就會清楚知道嬰幼兒在外的作息和體力。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孩子年紀太小,不適合長時間的活動,只要上、下午選定一個景點即可。 此外,帶小孩出遊最好不要到處換旅館,因為換旅館意謂著要搬運行李、徒增負擔,親子旅遊切記將行程簡單化,帶嬰幼兒旅行並沒有想像中的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