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張雪霞3歲的兒子智智在外麵玩時,被人抱走。
從此,她和丈夫踏上尋子路。2006年大年初三,丈夫因思子患抑鬱症自殺。
如今,張雪霞已51歲,仍在尋找兒子。
「智智,你聽到媽媽的呼喚了嗎?你有女朋友了嗎?你過得好嗎?」
「我找到智智了,比對成功了!」3月4日22點多,張雪霞在電話那頭興奮地對前街一號記者說。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因為想念兒子,張雪霞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2006年大年初三,尋找兒子15年無果的他留下「我只要我兒宋彥智」的紙條後,跳.樓.自.殺。這個春節,正好離丈夫過世10年,張雪霞仍然滿懷希望地在尋找兒子
張雪霞的丈夫在兒子宋彥智丟失以後,一有線索就出去找孩子,尋子足跡遍布廣東、廣西、福建、河南、河北及貴州省內各市縣,可是人海茫茫,他一無所獲。15年努力地尋找,迎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2005年開始,張雪霞感覺丈夫的精神狀態出了問題,醫生診斷結果為抑鬱症。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最終,這位精疲力竭的父親在尋找孩子15年後,在2006年大年初三,從家裡的陽台跳樓自盡。除了一張寫有「我只要我兒宋彥智」幾個大字的紙條,沒有留下任何遺囑。
此後,張雪霞在家待了3年,哪裡都沒去。她深陷在喪夫失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2009年,張雪霞學會了上網,開始在網上發佈尋子信息。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2012年,***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開始關注此事,都勻警方又重新成立專案組調查此案。想起兒子,張雪霞不禁眼泛淚光。
智智全名叫宋彥智,是張雪霞丟失25年的兒子,當年兒子3歲。
2月22日元宵節及前一晚,京華時報及微信公眾號「前街一號」均推出獨家特別報道,詳細刊登了張雪霞25年尋找兒子的經過。
張雪霞稱,正是當天的這篇被網絡廣泛轉載的報道,幫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兒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張雪霞說,如今的宋彥智,已不再叫宋彥智,養父母對他都很好,他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兩個孩子。擔心會影響到養父母,他決定不直麵媒體。
宋彥智在4年前就已添加了張雪霞的QQ,因為他知道自己身上也有痣和胎記,但與張雪霞發的尋人啟事中的特徵正好相反:他是右手手背有痣,尋人啟事上寫的是左手,右屁.股上有雁形胎記,尋人啟事上寫的是左屁.股,兩人因此未曾相認。張雪霞稱,她應該是因為當時寫尋人啟事時比較著急,自己糊塗記錯了。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就是2月22日,他又給張雪霞發來信息說,阿姨,祝你元宵節快樂,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張雪霞對前街一號記者說,「當天他的家人看到騰訊網轉載的京華時報報道後,就是你寫的那篇,說我要找的孩子就是他小時候的模樣,他說他一直感覺是,但手上的痣和屁股上的胎記就是不對,既然他家人都說是他小時候的模樣了,他就決定站出來麵對,抽血驗親,他家人也支援他」。
張雪霞在描述得知比對結果成功時的心情時說,她當時非常高興,喜極而泣,與兒子抱頭痛哭。
從對比結果出來開始,宋彥智就一直在哭,一直在說媽媽太苦了,「我說你別哭了,媽媽都不哭了,媽媽找到你就高興了,你再哭我的心都要碎了,媽媽看到你這樣好好的,就已經很開心了」
張雪霞說,當晚,宋彥智與媽媽、外公、外婆,以及兩名阿姨在一起吃飯。
但宋彥智的爸爸宋懷南並未能等到這一天。2006年大年初三,宋懷南在留下「我只要我兒宋彥智」幾個字後,跳.樓自.殺身.亡。
據張雪霞介紹,宋彥智現在的家人曾告訴他,他小時候在家裡經常說到他公公,說的時候會很難過,「他說他公公會傷心難過的,還說爸爸媽媽會傷心難過的」。
張雪霞表示,宋彥智告訴她,自己被人抱走時,正在玩雪,有一個人就過來拿棒棒糖給他吃,說要抱一下他,他就暈了,醒來的時候就在火車上了,他就一直哭,一直 哭,不知哭了多久,又暈了過去,等他醒來的時候就到了養父母那邊,其他的就不知道了,「他說養父母那邊也是好心,看到那個人(人販子)說自己在廣州打工, 拿著孩子,在哪裡說自己孩子多,養不起了,要送給他們家養,他們家看見孩子乖乖的,就抱回來養了」。
張雪霞稱,養父母家對他非常好,宋彥智自己不願直麵媒體,擔心給養父母家帶來不好的影響,「孩子不想讓記者曝光他,他不不願意麵對記者,他說那邊的家有好幾個兄弟姐妹,養父母對他比親生的還好,他要保護那邊,不想媒體去讓他們難堪」。
宋彥智現在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兩個孩子,「他說他過得很好很幸福,他的老婆像媽媽一樣善良」。
宋彥智說以後要把媽媽接到廣州和他的老婆、孩子一起住,「我怎樣都行,只要他開心」,張雪霞說,這25年來的努力,每一步都是非常值得的。
「很開心,謝謝你幫助我,太感謝了」,「感謝你們,謝謝好心人了!」張雪霞多次重複著類似感謝的話。
» 原文網站:http://ww.daliulian.net/cat51/node943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