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了,寶寶能曬到的太陽少了,許多人開始著急要給寶寶補鈣了。 的確,隨著氣溫下降,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率都在提高,此時補鈣也是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秋冬日照時間較夏季明顯縮短,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大幅減少。曬太陽少了,易引起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生長,因此許多寶寶在秋冬季長個子就慢了。 所以,我們在秋冬要不要給孩子補鈣,怎樣補才對呢?  寶寶吃入的鈣夠嗎? 0到6個月的寶寶每天最適宜攝入300毫克的鈣元素;到了寶寶6個月到1歲,每天最適宜攝入400毫克鈣元素;等到寶寶1到4歲時每天需要補充600毫克鈣。 母乳每一百毫升的含鈣量大概是34毫克,一歲以內的寶寶每天能從母乳中得到225-250毫克的鈣元素,再加上從其他食物的攝取,一般來說,寶寶每天攝入的鈣是夠的。 也就是說母乳寶寶根本不用額外補鈣。 對於奶粉寶寶來說,市售奶粉必須符合國家規定,添加的鈣質都足夠滿足嬰幼兒需求,奶粉寶寶也無需額外補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補鈣不如補夠VD 寶寶出現睡覺不踏實、枕禿或長牙晚這些現象時身邊人都會說寶寶缺鈣了,有些現象並不一定說明寶寶缺鈣。 其實,常容易混淆的是缺鈣和缺Vd,缺Vd容易造成佝僂病,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不是缺鈣性佝僂病。 佝僂病的主要症狀:(注意僅出現一條或兩條並不能確診為佝僂病,需要綜合判斷) 佝僂病多發生於2-3歲前的孩子。初期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如不活潑、愛急躁、睡不安、易驚醒、常多汗,因此導致枕禿。進一步發展就會有骨骼的變化。 3-6個月寶寶佝僂病症狀: 在枕骨、頂骨中央處的骨骼,出現類似乒乓球的彈性感覺,稱為顱骨軟化。 8-9個月寶寶佝僂病症狀: 1.額、頂部對稱行的顱骨圓突,稱為方顱。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2.前囟門過大而閉合延遲(正常在18個月左右即可閉合)。 3.長牙晚。 4.胸廓下部幾根肋骨在與軟肋骨的交界處有類似珠子樣的突起,稱為肋骨串珠,還有孩子有肋骨外翻。 5.嚴重者出現雞胸,以及今後可出現的O型腿、X型腿,脊柱可出現後彎、側彎等。 所以,大家看看,這些你們以為是缺鈣的症狀其實是缺VD造成的。(但是單純的出現一兩種症狀,不足以說明孩子缺鈣或缺VD,具體可點藍字看這篇(崔神說“鈣”,最易被誤解為缺鈣的8種現象)。我們把焦點關注在鈣上,不如多關注VD的攝入是否足夠。 母乳寶寶每天應額外補充400個國際單位的VD,奶粉中因為添加了VD,只要攝入足夠量的奶粉,就不用額外補VD。秋冬季,因為寶寶從太陽光照合成的VD較少,所以一定要保證每天VD和奶量的攝入足夠,母乳媽媽千萬別嫌麻煩,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來才給寶寶吃VD。6-12個月的寶寶要保證600-800毫升的奶量,1-3歲,每天至少要保證400毫升的奶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補鈣過量有危害 從出生就給孩子補鈣的方法是不對的,添加輔食以後開始額外補鈣也是沒必要的。 鈣補多了,危害不小: 1.造成高鈣尿症,增加石的幾率 2.前囟門閉合,形成小頭畸形 3.骨骺提早閉合,影響骨和身高 4.骨質變脆,易發生骨折 5.抑製腸道對鐵、鋅離子的吸收 6影響視力和心血管 秋冬季怎樣補鈣? 前文不是說秋冬季補鈣正當時嗎?不吃鈣片那要怎麼補鈣呢?別著急,往下看: 秋冬季有各種含鈣豐富的海產品、蔬菜上市,用它們給孩子食補鈣,可比吃什麼乳鈣安全多了。含鈣豐富的食物有黑豆、魚、豆製品、蝦皮、紫菜、木耳、芝麻醬,含鈣豐富的蔬菜如胡蘿蔔、小白菜、小油菜等,以上這些食物都可以做成泥或者切碎給寶寶多吃一些。而民間熱衷的骨頭湯,其實鈣的含量很低,千萬別指望用它給孩子補鈣! 要注意的是,很多孩子輔食吃的多以後,奶量下降了很多,無法達到每天的需求量,有的1歲多的寶寶,一天只喝150-200毫升的奶,那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吃很多輔食而忽略了奶,也是不可取的。 在沒風的天氣,早晨9點後,下午2點後,不妨多帶孩子到戶外曬曬太陽,每天半小時—1小時即可。由於陽光中的紫外線大多不能穿透玻璃,所以隔著窗子曬太陽沒什麼作用。曬的時候,保暖的前提下,要儘量多露出皮膚,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