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看到月月(化名)有感冒症狀,奶奶找來“感冒藥”讓月月服用,讓她沒想到的是,她給孫女服用的不是感冒藥而是殺蟲劑“吡蟲啉”。  “孩子才一歲半,我和孩子爸爸都在上班,一直由她奶奶帶著,但她奶奶又不識字,殺蟲劑“吡蟲啉”的外觀和感冒藥非常相似,所以悲劇就這麼發生了。” 月月媽媽說,“殺蟲劑是一袋2g的量,兌水後孩子喝下去的,當時就吐了4、5次,並且神誌不清、呼吸急促。” 在當地醫院洗胃後,月月神誌漸漸清楚了,但仍然嘔吐不止,四肢不自主地抖動,精神反應差,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當天下午月月轉院到了安徽省兒童醫院。  由於月月誤服的吡蟲啉沒有特殊的解毒劑,重症監護室的金丹群主任根據查血情況和臨床表現對月月採取了血液淨化(血液灌流)治療、解毒和保護肝臟功能。經過三天的搶救和治療,現在月月終於轉危為安,脫離了生命危險。 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金丹群表示,兒童誤服藥物時有發生,在兒科重症監護室經常會遇到這類患兒,醫院每年都能接診好幾十例誤服各種藥物的孩子。 金丹群主任提醒,一旦發現孩子誤服藥物,首先要弄清誤服的是什麼藥物和誤服劑量,然後迅速促進藥物排出,減少藥物吸收,以便及時解毒和對症治療。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誤服的是像止咳糖漿、水溶性維生素類毒副作用小的藥物,可以讓孩子多喝涼開水,使藥物稀釋並及時排出。如果誤服的藥物毒性強,不要自行盲目催吐,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讓專業人員處理。另外,到醫院時要帶上誤服的藥物和藥品/袋,以為醫生明確診斷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