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是女人私密的一部分,對於內褲上的那些事多半羞於啟齒。內褲保護著女人三角區,相當於有“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起著調節女人經血運行,維持內分泌水準、保養子宮、卵巢,增強陰道彈性的關鍵作用。
1.太緊的內褲
內褲穿得太緊,易與外陰、肛門、尿道口產生頻繁的磨擦,使這一區域汙垢(多為肛門、陰道分泌物)中的病菌進入陰道或尿道,引起泌尿係統或生殖係統的感染。
2.深色內褲
如果穿深色的或圖案太花的內褲,病變的白帶不能及時被發現,就可能延緩病情。
3.化纖內褲
透氣性和吸濕性均較差,不利於會陰部的組織代謝。
4.內褲有異味
陰道在正常時是沒有異味的,白帶是雞蛋清樣,如果陰道有臭味,主要是因為白帶有異味,白帶量顯著增多,帶有白色泡沫與酸臭味,有可能是滴蟲性陰道炎;若白帶色黃量多,有臭味,伴有外陰部紅腫、灼痛及尿頻、尿急、尿痛,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炎。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5.內褲有血絲?
血樣白帶有生理性的和疾病性的兩種,一般來說女性在排卵期有的人會出現排卵期出血,即月經中期出血,是指兩次正常量月經之間的少量出血,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痛。但是也可能是由於急性陰道炎、宮頸息肉、重度宮頸糜爛等婦科疾病而引起的。
6.一條髒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
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學家都對洗衣機進行過研究,一條髒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排泄物中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即使正確清洗、晾曬,上面的細菌也不可能完全被殺死。
7.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
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1000個寄生蟲包囊和100個蟲卵。儘管有的細菌和病毒對人體有利,但大多數細菌和病毒對人是有害的。尤其是當糞便汙染水源、食物、餐具和衣物之後,大多數有害微生物都會進入人體,對人造成傷害。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早在1964年英國的卡梅倫醫生就檢查了英格蘭牛津郡940位男子的內褲,發現這些人內褲上都有從“黃蜂顏色的”到“大量糞便”等不同等級的糞便汙染情況,以致卡梅倫醫生大為感歎:“我們國人中竟然有這麼多的人因為餐館的桌布上有一點蕃茄醬的痕跡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大發牢騷,可同時他們又穿著沾滿糞便的內褲坐在豪華的椅子上美美地就餐。”
8.換內褲最長不要超過2-3天
生活中,一定要養成勤洗勤換內褲的習慣,建議每天更換,尤其是夏天,最長不要超過2-3天。清洗時要和外衣褲分開,儘量用肥皂手洗。洗完後,不要直接暴曬,先放在陰涼處風乾,再放在陽光下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另外,內褲最好單獨放置,可以買一些專門的收納袋,或者裝進乾淨的塑膠袋中,以免沾上灰塵和細菌,影響健康。
9.內褲最好半年一換
一般情況下,使用頻率較高的內褲,最好半年一換。如內褲出現變形、材質變幹硬、汙漬洗不淨的情況,就得及時更換。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10.黴菌性陰道炎要穿一次性內褲
80%的女性都有可能患過黴菌性陰道炎,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在黴菌性陰道炎發作期間,穿過的內褲要麼扔掉,要麼拿開水煮消毒,內褲不要陰乾。建議在發作期間穿一次性內褲,可隨時丟掉。如果是在性生活後發作,要和性伴侶一同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看他是不是包皮上有相關的病菌。
11.經期穿的內褲必須專用
衛生巾背後的粘膠,可以讓衛生巾牢牢地沾在內褲上,但是這個膠不會因為洗滌完全從內褲清除。一些品質較差的衛生巾,過多的粘膠,沾在內褲上,用手都能摸得出。目前無法判定這種膠是不是有害的化學物質,也無從證明是否屬於食品安全的範疇。無論是什麼物質,不能徹底清除都會直接威脅到女性的生理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