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褲」是什麼?褲子能養嗎?(圖/fashion)
相信你可能有聽過一些人(尤其對穿衣服有自己的一番見解的)說過「養褲」這個名詞,褲子要怎麼養?能養嗎?難道要像養小孩一樣養嗎?到底「養褲」是個什麼東西,今天就來一看究竟。
隨著牛仔文化滲透到年輕人中,「養褲」現象隨之在美國興起(圖/e8seo)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由美國蔓延開來的牛仔文化以一股藍色熱情迅速席捲全球,隨著牛仔文化滲透到年輕人中,「養褲」現象隨之在美國興起,因為牛仔褲的百搭特性省去了經常更換褲裝的必要,久而久之,牛仔褲被穿出符合身形的褶皺和褪色,變成了穿著者獨有的風格,就是「養褲」的真正意義,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牛仔褲。
「養褲」簡單來說就是長穿少洗,用身體的曲線去打磨原色的牛仔褲(圖/pinterest)
而「養褲」其實就是牛仔褲玩家們的術語,簡單來說就是長穿少洗,用身體的曲線去打磨原色的牛仔褲,使褲子自然褪色,形成貼合自己身形的貓須、蜂窩、龍捲風褲腳、火車軌…等等的色落,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牛仔褲。
一般來說,真正會養褲族大多都會從未經過水洗和褪色處理的「原色褲」開始養(圖/33oz)
一般來說,真正會養褲族大多都會從未經過水洗和褪色處理的「原色褲」開始養(通常是布邊原色褲),然後會長期穿著它,利用工具(包括錢包、手機、耳機、卡片…等)讓褲子有個人風格,使褲子各個區域褪色程度深淺不同,這樣才會「養」出屬於自己的牛仔褲。
「養褲」時間則不固定,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圖/heddels)
至於「養褲」時間則不固定,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因為每條褲子特性不同,色落的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是極需要「耐心」的一件事情,另外要想養出一條好褲,關鍵就是少洗,因為色落未完成就直接洗,反而會讓褪色太均勻,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有些「養褲」族還會穿著牛仔褲作一些戶外活動跟活動量較高的事情,因為這樣能讓牛仔褲產生更多皺褶(圖/3301gs)
除了使用工具、不洗牛仔褲,有些「養褲」族還會穿著牛仔褲作一些戶外活動跟活動量較高的事情,因為這樣能讓牛仔褲產生更多皺褶,由此養成的「貓須」(牛仔褲紋路的昵稱)或是其他玩家想要的紋路。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養褲」能考驗一個人的耐心,而且能用牛仔褲去記載時間的軌跡(圖/stupiddope)
因為「養褲」能考驗一個人的耐心,而且能用牛仔褲去記載時間的軌跡,讓「養褲」族每每完成一件褲子,未來都能夠細細品味每件褲子當初陪伴他走過的時光, 但當然這種「養褲」族的情懷較少人懂,不過能夠為了自己的興趣這樣堅持穿同一件褲子好幾年,的確是令人佩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