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餐館吃飯,對面是一對雙胞胎,年齡大概5歲,由媽媽帶著在就餐。突然個頭稍大的孩子打了另外一個孩子的手臂,被打的孩子大哭,媽媽皺了皺眉頭,鼓勵被打的孩子還擊,這時大個頭孩子生氣了,揮拳打向了媽媽,媽媽二話不說,掄起手打向了大個頭孩子,大個頭孩子再次打媽媽,媽媽再打回大個頭孩子……旁邊有不少人投去異樣的眼光。
打到後面,大個頭孩子痛哭流涕,說媽媽偏心,媽媽淡淡地說:「我沒偏心,我只是讓你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被打會委屈會痛,你打別人,別人也會痛也會委屈,這是一樣的!」
大個子孩子擦了擦淚,止住哭,繼續埋頭吃飯。這個孩子大概已經明白了,打人是一種不受歡迎的行為,自己不喜歡被打,也不應該打人。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有一個時期會特別喜歡打人,這是什麼原因呢?
幼兒教育專家小編告訴你,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打人,這段時期熊孩子打人,大多數是無惡意的,這其實是寶寶的手敏感期,這時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通過打人來泄憤或者通過打人來爭奪玩具的習慣,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有必要加以引導。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推薦以下3種方法面對打人的熊孩子:
1、「以牙還牙」法
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喜歡通過打人來達到目的或泄憤時,可以通過適當的「以牙還牙」讓幼兒進行換位思考,體驗情感,比如:「你為什麼喜歡打人?若有小夥伴打你,你會怎麼想?你有什麼感受?」最後還要引導孩子利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直接將想法說出來,而不是使用暴力。
2、不倒翁發泄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因為他生氣了,比如玩伴搶走了他的玩具,或者媽媽沒給她買玩具,所以孩子會通過打人來表達不滿。面對經常打人的熊孩子,如果屢教不改之後,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敲打不倒翁來調節情緒。不倒翁情緒法被國外的不少家庭專門用來調節孩子的牛脾氣,據說對「修理」熊孩子比較有效。
3、發泄畫板
如果你的孩子屬於內斂型的,不喜歡通過不倒翁調理情緒,媽媽可以在家裡掛一個發泄畫板,告訴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在畫板上塗鴉泄憤,畫什麼都可以、寫什麼都可以,讓她有一個發泄的渠道。
溫馨提示:
3歲後的孩子喜歡打人,以上方法是一些引導和調節的方法,但爸媽千萬不要忘記了,孩子打人一定有原因,所以對孩子採取教育之前,最好詢問孩子為什麼打人,根據孩子反映的原因加以應對,否則不理解孩子的情緒,會容易培養出蠻不講理的孩子,而且孩子也由於內心不被父母理解而苦惱,甚至與父母產生隔閡。
|